水有源,樹有根,國有史,家有譜,編史修志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家譜是記載一個共同祖先, 一個家庭成員間血緣關(guān)系的世系表譜。
明代,楊氏是否修譜無考,清代以來,大名府楊氏宗親曾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修譜一部,記載了楊氏始祖楊岱自順天府(北京)遷徙大名府后一至十世楊氏先人的名諱。民國十四年(1925年)大名府楊氏宗親謄抄楊氏譜系經(jīng)帳,該經(jīng)帳記載了大名府楊氏一至十九世的先人名諱。
1990年3月,封丘縣荊圪塏村和睢縣康和村楊氏宗親楊再興、楊錫學、楊錫軒、楊少臣、楊百清等族眾經(jīng)數(shù)載奔波,撰成封丘縣《楊氏家譜》一套上下兩冊。
來祖楊汝林攜家眷離開封丘縣荊圪塏回族村遷居到遂平縣橫山街(玉山)北頭李子園之后,大約清朝同治年間,由來祖玄孫楊保慶提議,楊莊楊氏宗親編修了《楊氏家族世系圖》,該世系圖共計六頁,大十六開,宣紙謄寫,記載了來祖楊汝林立祖以來分布在楊莊、百秩店等地前七世先人名諱。解放前由楊莊楊應(yīng)川保管,解放后還存在,“文化大革命”運動后遺失。
2019年,回民楊莊楊氏族人楊富清、楊中山、楊泮舟、楊文波及長兄楊寶華提議編修《楊氏家譜》,獲得楊氏宗親積極響應(yīng),并推選鄙人擔任主編,鄙人不敏,對擔任此重任誠惶誠恐,但考慮修譜乃宗族大事,責無旁貸,承蒙抬愛,卻之不恭。
編修家譜是一件十分嚴肅而又繁雜的事,由于先輩們沒有留下任何有關(guān)家族的歷史資料或文物,僅從在世老人的口碑中得知楊氏祖籍為封丘縣荊圪塏回族村。
為了尋根問祖、追根溯源,我曾先后赴河北省大名縣、河南省封丘縣、河南省孟州市桑坡、河南省睢縣西門里等楊氏聚集村鎮(zhèn)進行走訪調(diào)查,對涉及楊氏家族的人和事進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大名縣南關(guān)清真寺楊仲立、楊振江阿旬熱情地接待了我,并捧出了楊氏最早的家譜經(jīng)帳讓我拍照謄寫。楊振江阿訇還贈送我一本《大名縣回族志》,書中記載了楊氏始祖楊岱從順天府(北京)赴大名府任官職的情況。封丘縣荊鄉(xiāng)回族鄉(xiāng)荊圪塏村楊錫偉、楊衛(wèi)群為我講述了楊氏先祖因避戰(zhàn)亂清初從大名府遷移荊圪塏的歷史經(jīng)過,并將他們編修的《楊氏族譜》饋贈給我,還帶領(lǐng)我到楊氏祖墳指認了來祖楊汝林父母的墳?zāi)?。少華激動萬分,淚流滿面,虔誠敬意地為先祖開經(jīng)走墳,悼念祖上。通過幾天的走訪調(diào)查,了解了先祖的遷徙過程,理順了各家族支系的關(guān)系,為編修我們回民楊莊楊氏家譜提供了有力可靠的佐證材料。
為確保修譜工作順利推進,我與楊氏宗親協(xié)商,成立了家譜編修委員會,特邀河北大名府的楊振江、山東泰安的楊心林,河南省封丘縣荊圪塏回族村的楊錫偉、楊衛(wèi)群,遂平縣回民楊莊的楊富清、楊中山、楊長有、楊安喜等楊氏宗親擔任歷史顧問,楊寶華、楊建華、楊泮舟、楊文波擔任副主編,我擔任執(zhí)行主編,編委會成員由來自遂平縣回民楊莊德高望重、熱心公益事業(yè)之楊氏宗親組成。為了按時完成家譜的編修工作,編委會全體成員歷盡艱辛,不辭勞苦,四處奔波,各方聯(lián)系,查找有關(guān)歷史資料,攜手完成家譜的調(diào)研、編寫、審定工作,為家譜編修的順利告竣做出了巨大貢獻,目前該家譜交由錦秋文譜家譜印刷基地印刷制作。
本次修譜最大遺憾是因世系、輩分等原因,泌陽縣王店支系及驛城區(qū)百秩店支系后裔未能收錄譜中,有待后來者補之。
編修楊氏家譜是我的最大愿望,但是由于本譜是初次修譜,工程浩大,事緒繁雜,雖已盡力,但離完整家譜相距甚遠,敬請吾族族眾諒解,由于本人學知淺陋,水平有限,遺漏或錯誤之處,敬請吾族宗親斧正。此譜是眾宗親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成之不易,是我族內(nèi)部資料,還望各家各戶妥為珍藏,幸甚!
回民楊莊楊少華謹述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六日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