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天常系支譜《洪氏宗譜》
開本:線裝十六開大闊本
頁數(shù):52頁
排版印務(wù):中原鑒志譜編印中心
紙張:一級宣紙
電話:18595903344 18039297636
網(wǎng)址:authorpaulettecjackson.com
(亳州天常系支譜《洪氏宗譜》簽條展示)
洪姓(代序)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有一群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子孫,他們有著共工的骨骼,天崩地裂,寧折不彎;他們流淌著黃河的血液,生生不息,奔騰向前;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建設(shè)家園,保衛(wèi)家園。在兩個百年的奮斗中;他們不忘初心,無私奉獻。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他們譜寫了壯麗的詩篇!
洪冠軍
(亳州天常系支譜《洪氏宗譜》訂書線展示)
(亳州天常系支譜《洪氏宗譜》包角展示)
亳州洪氏先世考
西周初,周武王姬發(fā)封神農(nóng)氏后裔于焦,焦即今亳州市譙城區(qū),置焦國,后改焦為譙邑,此神農(nóng)氏后裔應(yīng)為亳州洪氏之始祖。
宋洪擬,字成季,一字逸叟,鎮(zhèn)江丹陽人。本弘姓,其先有名璆者,嘗為中書令,避南唐諱,改今姓。后復(fù)避宣祖廟諱,遂因之。登進士甲科后遷給事中,吏部尚書。尋以言者罷為徽猷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始,擬兄子駕部郎官,興祖與擬上封事,侵在位者,故父子俱罷。起知溫州,提舉亳州明道宮。
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亳縣(今譙城區(qū))知縣賀思聰在亳縣城東隅建神農(nóng)衣冠坊,祭祀神農(nóng)氏。
明清,山西、山東臨清等地,洪氏移民至亳,相傳至今。
(亳州天常系支譜《洪氏宗譜》內(nèi)頁展示)
毫州回族洪氏
亳州回族洪氏目前有兩大支系,一支系字輩為天、秀、光、明、遠、英、賢、繼、世、常;一支系字輩為大、化、光、家、傳,考其源流主要有山西洪洞說和山東臨清說。
山西洪洞說
據(jù)《明史·食貨志》記載:洪武六年(1373年)“徒山西真定民屯鳳陽”。據(jù)《明太祖實錄卷一一〇》,“洪武九年十一月,遷山西真定民無產(chǎn)業(yè)者于鳳陽屯田,遣人赍冬衣給之”《明史·卷二》,“洪武九年十一月,遷山西真定民無產(chǎn)業(yè)者田鳳陽”。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改中立府為鳳陽府,治今鳳陽縣城。下轄亳州、宿州、潁州、泗州等五州十三縣。關(guān)于洪武九年的移民,據(jù)亳州《李氏家譜》載:洪武初,李緝、李集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縣遷往亳縣(洪武初年亳州改名亳縣,即今亳州市譙城區(qū))趙橋李老莊,因李緝、李集后代有從政和為民者,故亳州李有官李和百姓李之分,亳州回族洪氏洪洞說雖沒留下多少文獻資料,但世代口頭相傳,源于山西洪洞,流傳至今。
山東臨清說
據(jù)口頭相傳,清朝中晚期,從山東臨清移民于亳州
亳州回族洪氏天常支系約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十一月自山西洪洞縣遷于亳縣。
(亳州天常系支譜《洪氏宗譜》世系圖展示)
亳州市洪氏宗譜天常系支譜編纂人員名單
主? ? 編:洪冠軍
副 主 編:洪遠卿? 洪遠見
搜集資料:洪? 軍? 洪? 偉? 洪建軍? 洪遠偉
秘 書 長:洪遠卿
副秘書長:洪遠見
書名題字:鄧書人
篆? ? 刻:董玉泉
(亳州天常系支譜《洪氏宗譜》彩頁展示)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