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鄭高拱故里碑文
新鄭古為有熊氏之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自軒轅黃帝于此建都立業(yè)以來,代有賢才,鄭武公、鄭莊公、子產(chǎn)、韓非、張良、白居易、李誠、許衡、高拱等皆為一地之靈氣所聚,人望所歸,足以令后人揚眉,桑梓生色。
大明高公諱拱者,字肅卿,號中云,其先世居山西洪洞,六世祖曰成,元末避亂于新鄭,居邑東之老沙窩,又稱荊州嶺,后稱高老莊。成生二二生亮,亮生旺,旺生魁,魁生尚義、尚信、尚賢,尚賢生捷、掇、拱、榛、才、棟。父尚賢,字太賓,號風傻,官至光祿寺少卿,母沈氏,累贈一品夫人,明武宗正德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一五一三年一月十九日)公生于高老莊,自幼聰穎,五歲善對十七歲鄉(xiāng)試中嘉靖七年戊子科經(jīng)元,三十歲登辛衛(wèi)科進士,會誠第四十九名,殿試三甲第四十五名,選翰林院庶吉士,欽定第八名,嘉靖三十年任裕王講讀官,嘉靖四十五年任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隆慶三年晉少保兼太子太保、光祿大保、光祿大夫、枉國贈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隆慶三年入閣兼吏部尚書,整頓吏部,量才用人,開放海禁,整飭軍隊,抗倭靖邊,蔚為大治。隆慶六年加柱國。進中極殿大學士。明穆宗崩,公回籍閑住,志不得舒,才不盡酬。發(fā)憤著書,有《高文襄公文集》行世,明神宗萬歷六年七月初二(公元一五七八年八月四日)辭世,享年六十六歲,葬于梳妝臺北,曰閣老墳。萬歷三十年追贈太師。謚文襄。
公之父子兄弟,皆為當世英杰,并入鄉(xiāng)賢祠高氏一時人物之盛,傳為美談,迄今仍為新鄭望族。公之故里。陵園、祠堂、牌坊,為一域之勝景,然朝代更迭,屢經(jīng)戰(zhàn)火,年久失修,地頭田間時見遺物,令人惋惜,公之舊聞鐵事,笑談于鄉(xiāng)野村夫之間,相傳于街巷閣里。高老莊,閣老墳八卦洞,仁義胡同,亭旨胡同,鑒忠堂寶漠樓、澄心洞達觀亭等與公相關之舊物,或存其物、或存其地、或存其名、稍寄故里后世之思。今逢盛世,整理舊物,播揚其善,為應有之義,經(jīng)文物考證,文獻比對與實地奮勘,謹于公逝世四百三十周年之際,樹碑之故里,以紀先賢,激勵后者。
新鄭市高氏文化研究會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