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产综合在线入口_在线观看片a免费不卡观看_色吊丝av熟女中文字幕_无码专区日韩AV


姓氏文化|吳姓的起源及姓氏名人



,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后裔。據(jù)悉,在商時,黃帝的12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時,有圣瑞出現(xiàn),所以太王就屬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傳位給季歷,再傳位給姬昌,就決定自動讓賢,便一起南下荊蠻(周人敵視楚國的稱呼)。

太伯和仲雍給當時比較落后的江南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被當?shù)赝林婆e為君長,號稱句吳。太伯死后,由仲雍繼位。周武王(姬昌為文王,其子姬發(fā)為武王)滅商后,仲雍的3世孫周章為諸侯,國號改稱吳,并追封太伯為吳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孫壽夢稱王,建都今江蘇吳縣。壽夢的第四子季扎本該繼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為生。此后吳王壽夢的后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fā)展,出現(xiàn)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扎及其后裔獨立發(fā)展,人丁繁衍眾多,構(gòu)成了當今吳姓的絕大部分。

吳國被越國所滅后,其子孫便以國為氏,稱吳氏。 

吳姓遷徙分布

在秦漢以前,古代的吳國是在當今的江蘇省無錫縣一帶,而此地也是吳姓的發(fā)源地。

但吳國滅亡后,夫差的太子吳鴻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還繁衍于江浙、安徽、山東、河南境內(nèi)的一些地方。隋唐時期,吳氏已廣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時有吳姓將佐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唐僖宗時,有吳姓將佐隨王審知入閩,皆在福建安家落戶。宋明以后,吳氏稱雄于東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孫吳宣是后蜀駙馬,家族顯赫一時。吳宣的5世孫吳吉甫是吳氏入粵始祖。

吳氏遷居臺灣始于1291年,入臺第一人是元朝禮部員外郎吳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臺灣)。吳氏遷居香港,大約始于元代。

吳姓在臺灣為第七大姓。臺南縣吳姓人最多,還有在嘉義、云林、彰化等。明朝末年至清代,福建、廣東沿海吳氏有許多人前往澎湖、臺北、高雄等地謀生創(chuàng)業(yè)。現(xiàn)臺北縣新店安坑吳姓人家是于順治年間從福建移居入臺灣的打狗(今高雄市),康熙年間平和人吳鳳父子到臺等。發(fā)展至今,其中最為顯赫的一支是吳伯雄家族。吳伯雄現(xiàn)任臺灣國民黨中央常委、臺北市市長等要職,其家族號稱吳氏"全臺第一家"。

吳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吳人東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變成日本皇室。吳氏在東渡日本的同時,還有大批人南遷,進入今越南地區(qū)。其中季扎的50世孫吳權(quán)于939年稱王,建立了越南歷史上最早的獨立王朝--吳朝。南越政權(quán)最后一任總統(tǒng)吳庭艷即吳權(quán)之后。

現(xiàn)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吳姓為第六大姓。東漢時有吳風進入朝鮮,發(fā)展至今,吳姓稱為朝鮮143個姓氏中最常見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后,吳姓還有人移民南洋,遷至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國、緬甸等國,近代,又有人旅居歐美。

吳姓在歷史上的名人

吳起,戰(zhàn)國時軍事家。后世把他和孫武并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zhàn)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wèi)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

吳廣,秦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fā)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quán)。

吳芮(約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漢交替時期的百越領(lǐng)袖,他是第一個響應(yīng)秦末農(nóng)民起義的秦吏,項羽分封諸侯,吳芮被封為衡陽王;漢朝建立,改封為長沙王。卒于公元前201年,謚“文王”。

吳漢(?—44年),字子顏,漢族,南陽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云臺二十八將第二位。

吳道子(約680-759)唐代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畫史尊稱“畫圣”。

吳權(quán)(898年-944年)南漢靜海軍節(jié)度使之婿,公元937年楊廷藝為牙將矯公羨所殺,翌年吳權(quán)從愛州(今清化)出兵擊殺矯公羨。939年,敗南漢軍于白藤江,稱王,建都古螺(今河內(nèi)西北,紅河北岸,為原唐代安南都護,即交州),從而造就越南脫離中國統(tǒng)治,被后世視為古代越南獨立建國的重要人物。后晉開運元年(944年),吳權(quán)去世,享年四十七歲,在位共七年。

吳夲,(979-1036)北宋泉州同安(今漳州臺商投資區(qū)白礁村)人,被民間尊為“神醫(yī)”。

吳勉,(1334~1385)侗族,元末明初五開洞(今貴州省黎平縣)人,吳勉起義首領(lǐng)。

吳承恩(約1500-1582)明代淮安人,小說家,被認為是《西游記》作者。

吳有性(1582—1652),字又可,漢族,吳縣東山人。明末清初傳染病學家。撰寫成了全新的《溫疫論》一書,開我國傳染病學研究之先河。他以畢生的治疫經(jīng)驗和體會,大膽提出“癘氣”致病之學說,在世界醫(yī)傳染病學史上也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因此贏得后人的廣泛尊重。

吳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遼東人,吳周政權(quán)建立者吳周太祖。

吳敬梓,清代人,以小說《儒林外史》而著稱的杰出諷刺作家。

吳沃堯,清代小說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吳昌碩,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工詩,善書法,尤精篆刻。

吳其濬,清代政治家、科學家。著有植物學著作《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吳昌碩(1844.8.1—1927.11.29)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后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

吳虞,學者,猛烈抨擊舊禮教和儒家學說,胡適稱他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

吳姓作為大姓,在歷史的發(fā)展中綿綿不息是難能可貴的,吳姓中的名人也是眾多,可見吳姓的繁榮昌盛,而吳姓背后的由來,我們也應(yīng)去了解和學習。



上述內(nèi)容為轉(zhuǎn)載或編者觀點,不代表本站意見,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錦秋文譜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