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韓氏族譜》
主編: 韓運喜
監(jiān)制: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家譜委員會
開本:線裝十六開大闊本
承?。?/span>河南錦秋文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電話:18595903344/18039297636
網(wǎng)址:authorpaulettecjackson.com
紙張:一級宣紙
版次:二0二二年三月第一版
印次:二0二二年三月第一次印刷
(《韓氏族譜》 手工裝訂細節(jié)展示)
譜序
水有源,木有本,國有史,縣有志,族有譜,人有祖。族之錯猶如國之史,史記一國之事跡,譜教世代之源流。前人不修譜,后人不知祖。
韓姓,晉國六卿(韓氏、趙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之一,為后宋國姓。西周初年,周公滅唐后,把唐地封給了叔虞,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稱唐叔虞。唐教虞死后,其子姬變(變父)繼位,姬變繼位后遷都于晉水旁,更國號為晉,是為晉侯變。春秋初期,變父的九世孫姬短伯(晉昭侯)分封叔父姬成師(史稱曲沃恒叔)于曲沃,造成了二權并立的分裂局面,后為曲沃恒叔的孫子曲沃武公統(tǒng)一。曲沃武公奪得晉國君位后,滅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韓國,封其叔父姬萬于韓,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稱韓厥以封邑為氏,稱韓氏。到戰(zhàn)國初期,韓厥的七世孫韓虔(韓侯)同趙氏、魏氏一起瓜分了晉國、建立韓、趙、魏三國、韓國為戰(zhàn)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泰)之一,至韓襄王倉于公元前230年被泰所滅,其宗室子教遂以國為勝,稱韓姓。
吾韓氏始祖韓公;長青、次春兄弟二人因避紅中軍戰(zhàn)亂(1351~1366年)由山東曲阜遷徙至沈丘縣蓮池東北里許紅鷺絲溝北岸、始至時、湖水無際,蘆葦極目,魚鳥滿野,以資為生計,其后生計日漲,生齒日繁,正統(tǒng)一年(1436年)被收籍入戶,編入項城縣,命名為韓營村,至弘治十一(1498年)又分撥于沈丘縣。自始祖移居至韓營村以來,開墾耕地,教子讀書,勤儉持家,德育子孫,扶貧救困,善待鄉(xiāng)鄰,歷經(jīng)六百余載,繁衍二十世余,政軍科醫(yī)學工商農(nóng)各業(yè)有人,且皆有建樹,名人不計其數(shù),尤其是枝葉扶疏,人煙浩穰、宗族蕃威,現(xiàn)散居沈項兩縣多個村座,據(jù)考:清中期,吾族一枝從先祖之地移至項城市官會鎮(zhèn)東北6.3公里處定居,為念本根之地,仍名韓營。據(jù)傳:吾族還有一枝,在清中早期,牽一頭牛從本根之地出走南下,多年無有音訊,族來們甚是惦念,族人幾經(jīng)多方尋探查訪,至今仍下蓚不明。
(《韓氏族譜》世系部分展示)
如今,尋根問祖被譽為社會和諧之美德,同家倡導之風尚。吾韓氏族譜,因年煙代遠,幾經(jīng)歷史動蕩變遷,族譜遺失多年,后人不曉老祖宗之業(yè)績,不知上三代之名諱,追根溯源,渺不可考。有譜,則可辯枝系、昭親睦、別長幼。俗話說:天有斗轉星移,人有四方遷徙?,F(xiàn)如今正值改革開放高潮,部分族人到他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致富,多數(shù)已在異地立家置業(yè),久而久之,便不知家鄉(xiāng)多根源宗親世系,雖同根同源之族裔,卻相見不相識,尊卑不能辨,所以,此時纂譜,具有非常的及時性和必要性。此次纂譜,旨在弘揚家風,繼傳家訓,承先人優(yōu)良之傳統(tǒng),勵后代奮發(fā)之志氣。吃水不忘源頭,后人不忘祖宗,望木而思根,讀譜知血緣,猶如水之清源不斷,木之根本不夫也。
族譜修纂,已急不及待,迫在眉睫,誠為要務矣,具有大本大宗之意,承前啟后之舉。經(jīng)吾族眾口提議、家族理事會倡導,成立《韓氏族譜》編纂小組,經(jīng)纂譜人員多方翻檢方志文獻,搜集口碑史料,江聚并查證相關吾族的歷史歷程。吾受編委之命,倡議纂譜,緣于德薄望淺,恐一己不能勝、承長輩萬澤之導引,蒙名人學者之點化,托族譜編委之心力,聚族眾濟濟之智慧,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歷時四載有余,終匯編成冊,以傳后世。
族譜的問世,是吾韓氏家族歷史文化研究的重大成果,更是各韓氏族人的一大盛事。纂修族譜,追本溯源,上可追千秋以耀先祖之德,下可勉萬世以啟后代子孫,祖上之德得以昭彰,后世孝悌從此有序。新撰家訓,世代綿延,修身齊家,規(guī)范行為,鄉(xiāng)鄰和睦,與人為善、孝敬當先,宗族繁衍,弘良揚優(yōu),抵抑劣行,淳厚家風,世代相傳,先祖功德,謹記毋忘。書之,是為序。
撰寫:韓運營
公元二零二一年
(《韓氏族譜》彩頁部分展示)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