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蘊
祠堂,又稱為“祠廟”或“家廟”。主要是用作祭祀祖先,以及舉辦族中各種大事的場所。祠堂是對家族歷史的一種具象化的承載,在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間都能感受到歷史發(fā)展的蹤跡。
家譜是對家族歷史的縮寫,是文字表達,它囊括的實際歷史和文化底蘊可以更加豐富,對家族來講,無論是祠堂還是家譜都是家族的承載工具。
家譜內(nèi)容
在家譜中,有專門的內(nèi)容是闡明關(guān)于祠堂的各類具體細節(jié)的。
祠堂主要分為圖文兩個部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家譜關(guān)于祠堂的記錄,最重要的就是祠堂的位置和建筑。祠堂圖將祠堂的建筑樣式和結(jié)構(gòu)框架畫出來,讓祠堂全貌一目了然,祠堂圖前后一般還會對祠堂建筑。祠堂管理等進行說明。
如《(浙江嘉善)香湖丁氏家乘》(乾隆三年)“丁公祠”后釋文:“丁公祠一所,在南號圩之南汀,去住宅東南僅一里許。向南廳猶五三公所建,后德昭公、德威公以父薦舉海鶴公孝義起家,奉主于中廳,專祀之。而邑侯夙感海鶴公好義,又嘉諸子之孝,因賜邑丁公祠匾云?!?/span>
在家譜中,除了介紹宗祠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之外,還會特意闡述宗祠的作用。有的將修建祠堂作為達到“尊祖、敬宗、收族”的重要手段、有的將修建祠堂提高到“明禮法,正倫?!钡母叨取?/span>
在這樣思想的影響下,在加上對宗祠歷史的描述,可以讓后世子孫了解到開基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從而對祠堂進行修葺使祠堂成為家族光昭祀典的地方。
雖說家譜中記載了祠堂,但是祠堂和家譜的功能是相輔相成的。首先,宗祠是編修家譜的重要資料來源。在宗祠中的幾個重要部分便是寢堂、宗祠正廳和祠聯(lián)。
其中寢堂是祠堂中最莊嚴之地,是擺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而自立祠供奉之始祖及始遷祖,要舉行隆重的“進主”儀式,按世序一定位置依世代供奉的。從祖宗牌位的排放位置我們可以詳細的知道世系排列。
而編修家譜是家族中的大事,從選擇主要負責(zé)人,到組織編修人員,都需要在祠堂中表決商議,家譜編修完成后,發(fā)譜也應(yīng)在祠堂進行。
家族傳承
所以說,家譜和宗祠作為每個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處于家族的發(fā)展歷史進程中,是無法割裂開來的。兩者都在伴隨著家族的發(fā)展向前進著。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