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氏家廟宗祠文物及禮制瑣記
十年浩劫我族之損失極其嚴(yán)重,三百余年之家廟和一百余年之祠堂被我村當(dāng)時之權(quán)派全部拆毀歸公。一切文物統(tǒng)被砸毀。下面余將我族損失之產(chǎn)業(yè)及文物與我族歷史之習(xí)俗略記一二。我柴是祖上由宋代居保定縣,民國時改為新鎮(zhèn)縣,建國后又劃為文安縣。我族歷史上系名門旺族,歷代功名顯赫。但以上無法考察。自明鴻武初方有記載,我始祖景德公明鴻武二年任山東泰安州知州后又調(diào)河南許州知州。二世祖希高公系長支,希敏公系二支,希古公系三支。后長支又遷東羊疃,二支大部分遷東柏木橋,三支在新鎮(zhèn)。明嘉靖年間,我九世祖又遷任丘城東十五里三方村。九世祖可效公立墳于三方村東北,現(xiàn)津保路北,后津保路改道取直由墳中穿過。此墳現(xiàn)歸張各莊已蓋廠房。我十二世祖文熠公遷墓往南二百余米窯坑子西沿。
我家祖上系書香門第,注重禮儀家教,來三方后始修一家廟。初規(guī)模不大但已有祭祀先人之地,至清乾隆年間,我族正值人財兩旺時期,于乾隆二十九年家廟又重修擴大。其正廳木架購于長豐鎮(zhèn)郝村時任大主考官李公中簡之住房架。我家廟之建筑規(guī)模在方圓百里內(nèi)實數(shù)一二,家廟地基占地一畝四分正廳三大間高大宏偉,巍峨壯觀,房脊安插各種式樣獸頭大廳匾上鐫刻“勿替引之”四大金字,為乾隆二十九年歲次甲申任丘邊中寶題(邊中寶乾隆間舉人)。東西兩廂房各三間,外跨大廳東西各一間余,大門朝南開,門樓高大壯觀,上插鋼杈文壽(國有定例:祖上無功名顯赫者不準(zhǔn)設(shè)此鋼杈壽頭)杈刻“福壽康寧”四字。二門匾書“尊祖收族”四大金字,系任丘邊連寶題(邊連寶清雍正年間拔貢),大門匾書“柴氏宗祠”四大金字,大門兩邊相連東西兩耳房,耳房兩旁東西兩角門。大門前兩旁擺兩大白石墩,院子寬闊東西二十余米,實為家廟兼停靈閣。
在過去,我族如去世一位老人先不葬。把靈柩放于閑屋內(nèi),或用坯磚壘起俗稱丘子。等另一位老人去世后一起在家廟發(fā)殯。正廳停靈兩廂待男女客。大廳后邊及東西兩旁紅白兩案炊食人員占用。大門兩耳房,文武賓官及庫房占用,家廟門前搭一吹鼓樓。民國六年我堂伯之燾公在浙江任職時捐資重修兩廂房及大門捐大洋三百余元。我祖上因受禮教之束縛,老人去世后,必須用一半家產(chǎn)禮葬,老人留神主供于家廟內(nèi),已成慣例。后再給老人立一石碑如一生沒給老人留神主立碑,算沒完成大業(yè)遺憾終生。因我族人丁興旺,我院閑家廟狹窄,于光緒初年在家廟以西,中街之中心路北又修一祠堂,三間瓦房東西兩廊,大門朝南門樓高大壯觀。門樓上安插鋼杈獸頭,大門匾額書“柴仲昭公祠”五個金色大字。北屋中西兩間供神主東間每年春節(jié)擺放壽屏,壽屏系我十二世祖文熠公在康熙年間任邯鄲縣儒學(xué)正堂時縣民贈送的。公在任時深得民心。告老還鄉(xiāng)時,縣民不論貧富,捐資多少不拘,壽屏也書此姓名以作紀(jì)念。縣民用轎不遠(yuǎn)千里抬來,壽屏共二十四扇系木架結(jié)構(gòu),高八九尺折疊式,宣紙畫面,用綾子裱糊。一面山水,一面金字。山水畫系崔斌,崔岱畫。一面金字系邯鄲縣民捐款者之姓名。屏架之雕刻工藝精工,金銀之鍍漆美觀。每年春節(jié)擺亮在祠堂東間,占北東南三面每扇用石墩擠住,兩頭用石獅子擠住,一直到正月十七日方將屏折疊用一大藍(lán)布包好,再用木板夾好繩子捆住,用三條板凳架起以防受潮。民國二十幾年,社會動蕩,土匪猖狂,綁票打黑槍者遍地皆有,因怕被土匪盜,幾年來春節(jié)時未打開。后終于被盜,只剩下二十四扇木架。傳言系我院之無賴之徒所為,時有我族兄大魁,居住任丘城內(nèi),收買古書畫已發(fā)跡。疑為大魁兄系盜屏者之后臺,將其告上法庭,官司打到天津,為打官司籌資,將我墳內(nèi)幾百顆大柏樹賣掉,后來官司不了了之。不幾年壽屏有了下落。時有田莊楊公茂林找到族叔祖光壁公言之花錢不多能將壽屏買回。但時值抗日時期,族兄大魁在任丘有些勢力,恐其翻案報復(fù)因此作罷。我先祖保留二百余年之榮譽文物,就從此失掉了。
還有我族置有六人桌五六十張,每張配有板凳兩條,八仙桌十張,每張配有板凳四條,為我族辦紅白事使用。 抗日時期日本鬼子掃蕩我村時,劫走一部分運往城里。 剩余部分后來我村在我家廟成小學(xué)時連同我家廟祠堂供神主之條案及供桌,都陸續(xù)被學(xué)校占用。 現(xiàn)已不見蹤跡。 十年“文革”浩劫砸爛舊世界,我家廟祠堂被拆,神主被毀。 我族二架食盒及一切古老文物全被砸爛。 三方我族之老墳被張各莊刨毀。 各墳石碑被拉走。 十年浩劫我族財物損失慘重每想起往事,余常痛心不已。
我族因修有家廟,祠堂,老人去世后要禮葬留神主供于家廟祠堂內(nèi)。 每年臘月三十日家廟開大門,各家中午蒸包子上供,祠堂是二十九日開大門,中午上供祭祖。 因為十三世伯祖瑋公卒于初夕晚,所以我南北東三院改為臘月二十九日祭祖。 大門打開后,將屋里屋外打掃干凈,將神主套摘下將香爐之香灰篩好,大門及大廳明柱貼好對聯(lián),除夕夜將大門二門燈籠點亮,用滑車懸起,大廳內(nèi)每張供桌點上兩盞蠟燭屋內(nèi)屋外亮如白晝。 除夕晚掌燈后,族人爭先恐后去家廟祠堂燒香擺供熱鬧非常。 正月初一早晨起床洗漱后,第一件事即去家廟祠堂燒香,煮熟餃子后再去上供。 不論男女老幼都去家廟祠堂給祖先扣頭。 初一至初三每天燒三次香,正月十五照例如此。 正月十七日鎖廟門。 每年八月十五開一次門,平時有給老人過忌日者開門。 有結(jié)婚者新人拜祖時開門。 平時門緊鎖,外姓人家與我族不同,他們除夕夜綁一草把然著去滿洼野地呼喚祖先回家吃餃子。 延至今日,我 族因系宦門之后禮儀繁多,每歲除夕晚,男女穿戴整齊,給長輩叩頭名辭歲,初一早上又拜年謂辭舊歲拜新年。 約在民國二十幾年后綁票打黑槍土匪盛行時辭歲方止。 我祖上制定,守孝者正初二日拜孝年。 但外姓人及外村人都習(xí)以三十晚上拜孝年。 余總覺三十晚上拜孝年不妥,因三十還不曾過年,你拜得什么年呢?在平時行至家廟祠堂前及祖墳前,乘車者下車,騎馬者下馬,我家禮儀繁多,余僅書幾例以供后人參考。
二零零六年二月二十世曾魁識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