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柴公戟門傳
吾祖父柴公諱樹棨字戟門。清弼公之次子曾祖母劉太君所出。伯祖樹樟,樹松舒太君所出。公之一生兄弟四人,長兄樹樟,二兄樹松早卒,季弚樹枬兩姐,長姐適季家鋪公姓,生一子名公午東,姐早年喪夫,后改嫁陵城殷姓生二子一女長子殷德忠,女名慎嫁任丘城內(nèi)邊姓,次姐適任丘邢村張姓,早喪無子女。繼姐有三子。
公一生坎坷,艱苦備嘗,光緒元年十九歲時季弟九歲與兄分家,獨立門戶苦熬度日。光緒二年曾祖去世,享年七十二歲。光緒四年,曾祖母劉太君去世享年五十二歲。僅兩年間公痛失雙親,失怙苦力支撐,與年僅十二歲之幼弟相守度日,可見公之艱難凄慘。光緒五年,吾祖母入門系尹村高公之次女,生吾大姑母名忍,適約保村劉振生,因不堪公婆虐待,一繩自縊妯娌二人。時劉家雖有良田數(shù)十畝,但為二人厚葬導(dǎo)致家產(chǎn)未剩片瓦。公之怒氣難消,夜持鋼刀去劉家報仇,一年余但從未見到劉家一人,據(jù)旁人言,劉家已逃之夭夭,后日久公也就氣消了。二姑名勤適陵城張宅生一子名和,二姑早喪。光緒十三年,伯父諱之烈生,光緒十六年吾父諱之炟生,二十二年四姑母名雙生,二位姑母不滿二十歲相繼早卒。
公為季弟樹枬娶陵城邊氏,光緒十六年生子名之煐,金銘。后又生金城,又生一女名翅適張各莊耿樹森。光緒卅年又生之照,之照周余,叔祖父母相繼故去。光緒卅四年吾祖母高太君因常年生病,精神失常故去,享年五十一歲。民國六年臘月十五日先伯父故去,年近三十一歲。遺一女名大龍,適盧莊盧子峰。民國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卒年僅二十五歲。民國十三年,伯母改嫁吳好莊李姓。公因幼時家貧,東奔西走,操勞生計,憂愁潦倒,年老疾病纏身,后得痰喘癥,終于民國十六年二月初三日戌時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一歲。公生余咸豐七年,公之生三不幸當(dāng)全,六個子女僅吾父一人養(yǎng)老送終。每憶及此,吾兄弟三人總是悲傷不已慨嘆祖父一生實在不易。
公一生,心胸寬廣,性情剛毅,耿直要強(qiáng)。遇不幸事從未掉過一滴淚,早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接連不幸的打擊公堅強(qiáng)不屈。公好任俠仗義遇事好報不平。鄉(xiāng)親與熟人有棘手危難事相求公總俠肝義膽,慨然應(yīng)允,并竭力相助。光續(xù)庚子文安城,長年水圍,十八九歲的小伙子不識騾馬,公去文安城北討帳時遇逆風(fēng),翻船,時值傍晚,又遠(yuǎn)離村莊向人大聲呼救,幸村外有一撿柴村夫聞救聲急撐船將公及船中人救起,險些喪命。
后又與人合資去白洋淀販葦,借柿莊邊姓高利貸幾吊錢,因買賣做賠,無法還貸,每年年關(guān)有還利之錢無過年之資,有一年我伯父去臥佛堂典當(dāng)衣物正月初一全家才勉強(qiáng)吃一頓白面餃子。后堂伯父朗山將貸還清,因叔祖父母去世早,遺年子女四五人,全靠公之一人撫育。兩家合一,十余口人每遇災(zāi)年糴吃買燒,榆林堡四八集每集糴紅高粱一斗(即五十斤)如糴不來糧,全家只能挨餓。民國全年,家境漸富,開一磨坊賣白粉,時小三方(前街)王姓貧者居多,每近年關(guān),紛紛找到吾家求救濟(jì)者無一空白。公常與人說我已飽嘗年關(guān)窮人之痛苦,只要上門求助者盡力資助。公對晚輩教育甚嚴(yán),光緒二十二年伯祖故去享年六十七歲,晚年娶側(cè)室王氏,因生兩子晚,長子之點伯十二歲,次子之炘伯年方七歲,故都靠公撫育。因過于溺愛之炘伯染成賭博惡習(xí),教育未果將其逐出家門去南方當(dāng)兵。民國十六年,公去世后,之炘伯方敢回家。十二年后,于才出生。公在世時之善行義舉,慈德嘉風(fēng),余雖不曾記得,但后人之傳頌不勝枚舉,余略記一二載入譜,以教子孫勉勵后人永志不忘。
公元二零零四年歲次甲申
孫男曾魁撰曾嚴(yán)抄謹(jǐn)識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jī)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