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家譜修譜前言
馮家店村,地處濱州市陽信縣東南12公里,商店鎮(zhèn)西北1000米左右。是一個很普通的村莊。祖先來到此地,斬荊棘、劈草柴、墾荒野、筑村莊、建房屋、修道路、掘井、造林、畜牧、耕種,以小農自足經濟,父子相傳,反封建地主、貪官污吏之壓迫剝削,戰(zhàn)勝各種自然災害,祖先創(chuàng)業(yè)不易,讓后代子孫,難于想象。數百年來,以數戶人家之小村發(fā)展到140戶人之中等村莊。農業(yè)、文化、宗教群眾覺悟均有發(fā)展提高。在這漫長的歲月中。自然出現了先進人物,品德高尚,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緬懷先人、激勵后輩。均應記錄敘述,于是有回憶家史之必要性祖先何時來此、若有尤文字記載、只考證貫通村中官道之由來。清朝時期,馮家店歸欽風鄉(xiāng)欽三里,1929年撤鄉(xiāng)改區(qū),為陽信縣第三區(qū)(當時縣府分6個區(qū));1958年改為商店公社所屬,后為鎮(zhèn)所領導。
馮家店村可能建于元朝時期、村中一大道、俗稱官道。由東南向西北直達北京。道寬能并行五馬三車、官道由此得名。元朝疆域橫跨歐亞,及登州府、青州府、萊州府三府通往北京之驛道、那時通訊困難、沿道設蜂站,同有驛馬。專設驛承來管交通。傳達命令、中央文書,晝夜兼程、風雨無阻,年水馬龍為了便于旅客食宿行走村人開店送腳。從此得名馮家店、可能明成祖以前即有之、稱馮家村設驛道后即改為馮家店,馮家店的建立還早于驛道(為什么叫驛道,就是屬國家管轄)。據說村建于元朝。村北有,關帝廟,在大明天啟三年(1623)重修,字跡明朝。在石碑上發(fā)現村是元朝建。
經過多地調查取證。加“關帝廟”。村中墳塋變遷,古廟斷碑之審視和地契買地證文,還有老人俗傳等。這種考查研究,是有根據的而非臆造,可能在元朝中期距今約50年。這種說明比較合理也易于記憶。特別是馮寶勝家存有地契書一本。上面說:“乾隆九年制地。有馮吉、馮利兄弟倆人”。那時村有馮惟林、馮惟進兄弟倆人。從馮姓遷墳塋上推算。馮姓遷墳塋四次,馮姓始祖葬于村之思偏北方,即新安店之南,馮姓遷移商店南頭和陳家莊馮姓供認之祖壟地。于1850年時堂地大場樹高大,數四棵,以出陰信城南十里就看到馮姓墳塋地大楊樹,塋地建于元朝,1910年時與村150米左右,墳瑩多達百來個。后來馮姓按支派,拔壟如,北頭馮姓壟地在村西,南頭馮姓塋地在村興兩處墳地現有50個之多。屬清朝初期。又到清末期,各支另覓新墳塋地,如馮立業(yè)墳地在村西南;馮立國墳地在村北大道以東,馮立忠、馮王珍兩家墳地在村西北。馮??〖覊灥卦诖鍠|北,當時有十多處墳地,還有記不清的等等。
馮姓有吃社之傳統(tǒng),每年秋收完畢后陰歷十月初一下午,馮家男性齊聚會餐,年長者少數人先到祖墳前擺供、燒香、焚紙、叩頭、擇拜。再以土填攻。馮姓分四個組。每組種地三年,誰種地誰擺社,十二年一輪、馮店南頭一組、北頭一組,商家店南頭一組。陳家莊一組。種壟地者均貧困戶來種地,商店馮姓移出文字記載是清朝初期,陳家莊馮姓移出完些在最后一次遷攻壟時搬到陳莊,他們人口不旺,數年來沒多發(fā)展。自1947年土改后。土地為集體所有經營管理,祖塋地之意,實際上不存在了。吃祖社傳統(tǒng)遂絕,后人不知焉。
約于190年(光緒二十六年),這年景不好。馮常興家生活難以維持,既織布賣錢,從此全家織布,次子玉賢聰明手巧織布能手。1905年期間,馮希皋制墨水數年;馮玉樣制豆腐,賣了數年,1930年馮立升兄弟去外地沈陽學制鞋數年,后馮立堂回家在王什村鞋鋪當技工,11年在家自己開鞋鋪,1534年馮治新在家開織襪,1905年馮萬清年近60歲還賣水果為業(yè)近20年,70歲找了個老伴,在50歲時力氣強壯好賭,在村輩最大,不受尊敬;馮泉林于1890年在唐山傳道(基督教)時年60多歲,馮玉被、陸常成兩人于1905年唐山打工,還干其他雜貨,從沒回家,馮希珍于1909年賣野藥為生。號稱馮先生、中年成家,生兩兒子:長子馮來春,次子乳名小喜,在青少年時突發(fā)疾病夭折,來春于1924年病故、其戶遂絕。
1903年期間,馮姓讀書人很多,如馮???、馮???、馮希杰、馮玉美、馮元春、馮青春、馮玉堂、馮立志、馮志新等。1906年期間,馮澄清、馮至德、馮玉成,他們在郎秋冢讀書,當時愛書人捐款覺悟高漲。馮遇春于199年到天津書院讀書(經書);1918年其弟馮慶春入北京學神學,馮姓算是愛育人才的,在那時還有很多讀書人真為他們自豪。1920年馮月林養(yǎng)女馮愛當年隨夫避亂移于惠民東關多年,養(yǎng)女聰明好學,高小沒畢業(yè),因患急病不幸夭折。此戶遂絕。1920年春,馮同春在省立第四師范讀書于益都前期師范畢業(yè),發(fā)急病未能搶救病故,時年18歲,遺幼女(乳名娥)后嫁于商店北街。
1750年即乾隆15年,陸姓未來村前,全村約20戶人家。村北為六大院六戶。村南亦約六戶,齊姓5戶,其他3戶,總共不超過22戶,當時人口約110口。至1910年清朝宣統(tǒng)二年人口發(fā)展到47戶,內有三戶單人戶,葛榮和尚獨戶,馮萬清、馮玉禎獨戶,共計256口人,到了1983年全村人口發(fā)展到132戶,人口524口,至于外出從事政軍工學各個行業(yè)的尚有139人,這樣全村共663人。
1949年建國至1990年,40年來,由于政府重視教育,之后出現了一些大學生,如馮云華渤海醫(yī)學院畢業(yè);馮永新青島醫(yī)學院畢業(yè);馮云吉冶金學院畢業(yè),馮云升曲阜師范畢業(yè);馮小光北京師范畢業(yè),馮云平泰山電大畢業(yè);馮格山東醫(yī)大畢業(yè),馮東升青島專科畢業(yè)從1990年到2019年約二十年來。馮姓出現了大學生,也有商人。如馮秀洪山東師范大學畢業(yè),馮秀杰??粕厴I(yè),馮博學一本學歷,馮秀峰??粕T秀凱山東曲阜師范畢業(yè),馮楊楊本科畢業(yè),馮迎曉,女、山東德州外語學院畢業(yè),馮濤專科生畢業(yè),馮曉碩,女、考取研究生所立家譜,不是編的,也不屬傳記,更不是記事本。但根據村子有地契和文契,還有個別戶主考證按回憶性質的,因此,名曰馮姓回憶錄。
其次,立譜書,有些人贊成,可能有人不贊成,人的知識不一樣,看法不一樣,可以理解。讓那些沒有文化知識的,素質較差的,應進行教育啟發(fā),在我認識中我村的素質還是很高的,如:自1900-2019年期間、我們村子出現了很多知識分子、說起來還是個書香村,愛學習、愛讀書、愛文化、愛人才、思想進步。特別是我們馮姓最突出,由文化才能發(fā)展、更有好日子過、讓下一代多出大學生為馮姓增添光彩。
立譜人:馮振合
參議人員:馮云法、馮寶會、馮寶勝、馮月新、馮立國、馮振國、馮煥樣、馮叔青
(修譜前言內容摘自馮氏家譜)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