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陽公碑文
翁乃有亮之子也,原配曾氏,生有二子,長曰通南,次曰右南,享壽八十有余歲。原在賓州羅村去世,至雍正年間,右南公始遷移上白山那便村居住,謹(jǐn)擇同治四年三月十七日申時,安葬于大郭之嶺庚龍入首,立坤山艮向兼未丑分金,刻碑垂后,以至不朽云爾
同治十年十一月廿六日 吉旦立
曾氏婆墳碑文
曾祖婆乃祝陽公之原配也,因代遠(yuǎn)年湮,忘其姓氏誕生時辰,而探骸骨猶存,擇葬于白山司弄逼村旁,辰山戌向兼乙丙分金辰龍入首,立碑為志垂
道光壬辰年甲辰日 立碑
右南公、覃氏婆墳碑文
祖公乃祝陽公之次子也,生于康熙八年正月初八日卯時,享陽三十六歲,于乾隆二年三月十八日辰時壽終正寢。祖婆覃氏生歿之年月日時遺忘無從表序,茲卜葬于坡側(cè)之嶺,立癸山丁向兼丑未分金,經(jīng)探數(shù)次金骸清潔,后不必動疑,立石志不朽云
民國十二年歲次癸亥年八月廿七日丑時 立
【注】此碑文記載右南公的生卒時間和享陽年齡對不上,和其兒子有光公的出生日期與其本人遷來我屯居住的日期也有矛盾。按碑文記載,右南公生予康熙八年(1669年),至乾隆二年(1737年)卒,應(yīng)享陽六十九歲,而碑文記為三十六歲,此為矛盾之一。另右南公的大兒子有光是生于乾隆丁亥年(1767年),若按碑文記載,則右南公卒后(1737年)三十年,其大兒子有光才出生,此為矛盾之二。族譜中記載右南公于乾隆庚申年(1770年)遷來那便屯居住,而碑文寫右南公卒于乾隆二年(1737年),即右南公卒后三十三年其才遷來那便,此為矛盾之三。綜上三點(diǎn),應(yīng)是后人記錯所致。現(xiàn)將右南公的生卒時間各往后推五十年,改為右南公“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正月初八日卯時,享陽六十九歲,卒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十八日辰時”,則上述矛盾即可得以解決,故本譜記載右南公情況時,采用“右南公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卒于乾隆五十二年……”的說法。
有光公、羅氏婆碑文
考乃右南公之長子,原命于乾隆丁亥年十二月廿七日子時建生,享陽七旬有一,痛于道光丙申年五月廿七日亥時正寢。妣乃有光公之賢配也,原命于乾隆癸未年三月初三日酉時瑞生,享陽八旬有四,悲于道光甲辰年十一月初七日午時內(nèi)寢,茲卜葬于大葛。父之賦性兮,唯謙慈祥;母之慈德兮,敬慎賢良;玄草有繼兮,永以熾昌;勒碑以志兮,懷永不忘。
咸豐六年九月十二日酉時建碑
民國甲子十三年十月初七日申時,另改立酉山卯向兼辛乙辛酉辛卯分金。
廷秀公碑文
祖考乃有光公之長子也,距生于乾隆甲寅年九月廿七日午時,享陽七旬有余,壽終無考,前葬多次未合,移來茲嶺探看得吉,謹(jǐn)勒石志不朽云。
民國 年歲次 年 月 日立碑
黃氏婆碑文
婆乃廷秀公之原配,生于乾隆癸丑年三月十二日,終于咸豐庚申年九月廿六日……
同治四年三月十七日申時安葬
韋氏婆碑文
婆乃廷秀公填房也,原命遺無,茲卜葬于〇〇河之陽立酉山卯向兼庚甲庚申庚艮分金安葬日久,探數(shù)次實見金骸清潔安妥,后人不必更動,勒石以志不忘云
民國十三年甲子三月十二日申時
有亮公
有亮公原葬于觀音山,立有石碑,后說移葬六茂山,但石碑沒有移動,前幾年經(jīng)探查未見金壇,故2016年清明節(jié)起,又重回觀音山原墳地祭拜,原先民國十一年壬戌七月十四日申時立的石碑保持完好,幾次叫人抄回均未抄好得回。
曾氏婆碑文
祖母乃有亮公之原配也,生不詳,原命生于乾隆年間,享陽七旬有余,終于嘉慶年間,吉月吉日吉時壽終內(nèi)寢,茲卜葬于達(dá)郭之陽立戌山辰向兼乾巽分金,經(jīng)探數(shù)次金骸清潔,后裔毋庸更動,恐后遺忘,勒石以志不朽云。
民國九年庚申十一月十九日申時
文茂公碑文
前情敕受八品軍功丁諱文茂老先生之墓
吾父乃廷秀公之三子也,原命生于道光戊子年十二月十五日巳時,享陽四十有四,不幸于同治辛未年五月十九日巳時壽終正寢,茲卜葬于那海之陽,立坤山艮向正針,恐后遺忘,謹(jǐn)勒片石以垂不朽云
民國十年十一月十六日申時立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jī)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