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呂子進纂《廣宗潘氏歷代源流序》之后,經(jīng)過查詢相關(guān)資料,核對分析,談?wù)剛€人觀感:
1·不同人物在不同時間所寫的多篇譜序中,最早論源流世系的是,呂子進在熙寧甲寅(公元1074年)寫的《廣宗潘氏歷代源流序》。
2·這篇《廣宗潘氏歷代源流序》,刊登在麗水潘氏支系族譜,民國午子年(公元1948年)版本之中。
3.《廣宗潘氏歷代源流序》所涉及到的修譜人員有:
(1)顏之推(531年一約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祖籍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古代文學(xué)家、教育家。南梁至隋朝皆為官員,中國古代文學(xué)家、教育家,生活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間。是南齊治書御史顏見遠之孫、南梁咨議參軍頗協(xié)之子,早傳家業(yè),12歲時聽講老莊之學(xué),因“虛談非其所好,還習(xí)《禮》《傳》",生活上“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鳖佒撇┯[群書,為文辭情并茂,得梁湘東王賞識,19歲就被任為國左常侍。公元577年,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征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隋代北周,他又于隋文帝開皇年間,被召為學(xué)士,不久以疾終。
(2)范履冰(?-689年),邪州(今陜西彬州)人,唐代大臣。高祖武德六年(623年)進士,始為周王府戶曹參軍。武后諷召諸文士論撰禁中,履冰亦預(yù)其選,時號“北門學(xué)士”。凡二十余年。垂拱中(685-688)歷鸞臺、天官二侍郎。尋遷春官尚書(禮部尚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武墨改中書省為鳳閣,門下省為彎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既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國史。后坐舉逆人,為酷吏所殺。
(3)余靖(1000~1064年),本名余希古,字安道,號武溪,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guān)市)人。北宋政治家,“慶歷四諫官”之一。天圣二年,考中進士,歷任集賢校理、右正言,出使契丹,還任知制語、史館修撰,出任桂州知府、集賢院學(xué)士、廣西體量安撫使,以尚書左丞知廣州,跟隨名將狄青打敗儂智高。宋英宗繼位,拜工部尚書,病逝于江寧,享年六十五歲,追贈刑部尚書,謚號為襄,著有《武溪集》二十卷。
(4)劉彝(1017-1086)字執(zhí)中,福州(今福建省長樂縣)人。劉若思之子。北宋著名水利專家。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卒于哲宗元祐元年,年七十歲。幼從胡緩學(xué)。登慶歷進士第,調(diào)高郵簿,移胸山令。凡所以惠民者,無不至;邑人紀其事,目日治范。神宗(1068-1085)時,除都水丞。尋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醫(yī)藥。鼻著正俗方以訓(xùn),斥淫巫使易為醫(yī),俗遞變。加直史館,知桂州。坐貶均州團練副使。元祜初(公元1086年)復(fù)以都水丞召還,病卒于道。
(5)遷居五云南源的潘希賢宗賢,作譜序時間是嘉靖丙午年(公元1546年)。
(6)語溪23世潘一穩(wěn)宗賢,作譜序時間是萬歷庚申年(公元1620年)
(7)寫《廣宗潘氏歷代源流序》的呂子進,進士,太常博士。又名呂希純,宋壽州人。哲宗元祜中,歷官太常丞、權(quán)太常少卿。宣仁太后死,讀哲宗勿復(fù)新法。尋除中書舍人、同修國史。紹圣初出知毫州,為諫官劾元祜中附會呂大防、蘇轍,徙睦州、歸州。后貶金州居住,又責(zé)道州安置?;兆诩次?,起知瀛州,改穎州。崇寧初,入元祜黨籍。卒年六十(是年公元1077年)。
常理分析,呂子進只能知道生前之事,決不可能預(yù)知未來,他序中就不該提及明代的潘希賢和潘一穩(wěn)。也不該提及南宋以后的潘氏人物。僅是這點,足以說明是假手于呂子進作的《廣宗潘氏歷代源流序》
象這種假手于名人,編造假譜序的現(xiàn)象,是百姓編修族譜的通病,這樣做就是為了利用名人的權(quán)威效應(yīng),騙取他人的信任,以求以假充真。
而往往這樣所編造的假譜序,都會弄巧成拙,露出些破膠,成為造假的證據(jù)。
某潘氏支系族譜中還有東周時期,即公元前625年,楚國太師潘崇公,用白話文寫的假譜序。
從歷史背景分析,唐朝以前族譜只可官修,唐朝末年,黃巢動亂,燒毀了全部官修族譜,百姓世系不可復(fù)加。李世民時期所修的《氏族志》和武則天時期所修的《姓氏錄》也沒能保存下來。怎么會有潘崇的族序和顏之推、范履冰編修的族語存世呢?如果真有這些大儒的手筆,豈不成了國寶?早被各類史典爭相收錄了。
總之,從歷史背景、涉及的人物、以及編纂的時間分析,呂子進暴寫的這個《廣宗潘氏歷代源流序》不真實。內(nèi)容也就不可采信。
續(xù)修族譜中,無論誰寫的譜序,也無論內(nèi)容是否造假,是否正確,誰都不會去修改譜序中的內(nèi)容,這是慣例。但是在續(xù)修族譜的時候,還是可以另外幕文說明情況,糾正存在的錯誤,或是另外墓文否定編造的假族譜序。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