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沙穎河《支氏族譜》
主編:支帆東
設計:支文明、支平穩(wěn)
開本:185*260 正十六開
版次:二0二一年十一月第一版
印數(shù):1200本
(中原沙穎河《支氏族譜》書脊)
《中原沙穎河支氏族譜》序
水流萬里,波浪滾滾,必有源頭;樹高千尺,枝繁葉茂,不離根本。人類亦然。父而子、子而孫、子子孫孫,十代百代,總有始祖、先祖。
支姓,宋版《百家姓》中第163位。其來源,諸說不一。一曰,古帝堯時重臣支父之后代;一日,西周王族姬姓之后;或曰,古代月氏(讀音月支)人徙居中原,與漢民族融合后,去“月”以“支”為姓,等等。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從漢至唐,從唐至宋、至明至清,支氏都出現(xiàn)過不少名人賢者。但無奈時空久遠,歲月悠悠,究系何支何脈,無可考也。
中原沙穎河流城支姓,為古老先民支姓的一支。然有據可考,迄今也有近1300余年的歷史。據山西祖居地最新發(fā)現(xiàn)的《唐故吏部常選支君墓志銘并序》記述,始祖“諱倩,字元福,其先會稽人也,蓋帝嚳之苗.……大王父諱文,皇朝任潘陽主簿。大父諱熾,任文城郡司馬。父諱智,任會稽郡長史”。始祖倩公約于武皇則天年間由浙江紹興進京(時京都長安)謀職,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制授吏部文林郎",駐絳州,居城南二十五里峨媚嶺下,即今山西新絳縣支社村。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公薨于支社私第,“春秋七十有六”。所謂“支社”,顧名思義,支姓的祭神之“社”在這里,而支姓的祠堂和家廟也就在這里。因此,這里成為北方支姓的一個重要發(fā)祥地。
絳州支姓,瓜瓞藩衍,人口日眾,四處徙居。由此而彼,而晉陜,而魯豫,而江浙,而全國,散居海內。據現(xiàn)有資料,唐代倩公裔孫為官山西曲沃,定居秦村。至明洪武五年(1372年),一世祖廷玉,字君璽,由秦村遷居今運城市聞喜縣南支村。越150年,有四世祖源,字騰遠,時在晉軍任職,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隨晉軍入豫,駐商邑(今商水縣),封地城西六十里,即今老支家村。又過百年,明天啟元年(1621年),七世祖汝深,攜孫祚繁,再由山西南支村來河南,定居中原古鎮(zhèn)--西華逍遙,與曾祖輩爺爺封地老支村,沙河一水相隔,遙遙相望。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四世祖廷臣,由逍遙赴任至鄢,定居古鎮(zhèn)馬欄,又形成鄢陵一脈支姓。綜上可知,自四世祖入豫,迄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時光流逝,世事蒼桑,沙穎河兩岸支姓族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輟農耕,世代相傳,繁衍生息,不斷遷徙和分居,而今已發(fā)展形成隸屬數(shù)縣,二十多個村莊,戶口達到兩萬多人,實可謂人丁興旺,物業(yè)俱豐。
國有國史,縣有縣志,族有族譜。族之無譜,祖宗不明,輩次不清,血脈無序,九族不親,豈不悲乎?近些年來,拜金主義滋長,追宗祭祖之道湮沒不彰,尊老孝親之德不顯。人情淡漠,宗族渙散,手足疏遠,子不養(yǎng)父母,孫子不知祖父名者頗有人在,可不嘆哉?盛世修誌,旺族續(xù)譜,今幸逢政通人和、太平盛世,社會倡導愛國愛家,大興尊老敬祖之風。時下百業(yè)發(fā)展,國泰民安,志譜勢在必修。譜牒之修,猶如求千枝萬葉于一本,溯大河萬派于同源,而古至今,世代遞傳不可廢也。祖宗不尊,族人不睦,手足薄情,骨肉不親,何謂愛家?又何談愛國?
明清以來,中原大地,兵燹屢擾,災荒蔓延。加之文革破除四舊,老譜幾盡焚毀遺失。吾族幸有晉十九世孫德貞供、清乾隆四十七年國翰本,豫十九世孫書金供、清咸豐十年瑞庵本,兩部族譜。兩譜分別經由兩家數(shù)代人精心呵護,頂風冒險保存下來,至誠至孝,其心可鑒。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由十八世孫錦堂公,十九世孫國彥公、國燦公、定安公,二十一世孫好善公等賢者發(fā)起,主持修續(xù)了《支氏族譜》九五本,其勞心盡瘁,功莫大矣。尤其國燦公,年逾花甲,為尋根問祖,不辭勞苦,只身遠赴山西,顛簸跋涉于新降、聞喜兩縣的溝溝嶺嶺,其尊長者的崇高風范令族人敬仰和欽佩。新世紀之初,第二十世孫全義公,滿懷尊宗敬祖之心,經過尋親走訪,幾次憑吊祖瑩,家看又整編出0七年宗族小《家譜》,其忠孝之舉、實為難能可貴!
光陰荏苒,日月穿梭,九五續(xù)本今已相去二十余載。長輩衰老,新人輩出。一代青年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求學深造,不斷融入城市,或敘洋過海,遠走天涯。久而久之,瓜熟蒂落,或與家鄉(xiāng)失聯(lián),或丟祖忘根。故此,修撰新譜,凝聚族親,實為眾望所歸。今有吾族賢達銀昌、文明、平穩(wěn)、國敬等,倡導并致力于重修族譜,實乃新世紀族內第一大盛事,可喜可賀!2016年12月24日,修譜籌備會在商水縣老支家村委會正式召開,來自商水、西華、鄢陵等地的族人代表共聚一堂,一致決定,各門支脈普查登記全面展開,修譜續(xù)譜開始運行。眾族親踴躍積極配合,功速于合力,期許二至三年,大功即可告成。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家之有譜,猶如國之有史。追本溯源,百川匯海,萬脈歸宗,使湮者清、遺者明,門第連接,輩次分明,長幼有序,血肉連筋,拜讀查閱,有條不紊。想我中華兒女,支氏子孫,自古就有緬懷祖先、尊宗敬祖之美德。而今更應存忠孝之心,行仁義之舉,積德行善,敬老孝親。試想,羊羔尚能跪乳,烏鴉還知反哺,何況人耶?人是高等動物,有思維,知禮儀,講文明,辯美丑。如果連祖宗也遺忘不尊,對親生父母也不瞻養(yǎng),只知為一已私欲而苛活,試問,人生在世還有什么意義?又何配為人子人孫?
重修族譜,啟迪后人,我沙穎兩岸支氏子孫,一脈相承,血濃于水,男杰女秀,鸞翔鳳集。一定要緊密團結,繼承和發(fā)揚吾族優(yōu)良家風與光榮傳統(tǒng),奮發(fā)圖強,與時俱進,各領風騷,大展才能,創(chuàng)光宗耀祖、彪炳史冊之宏業(yè)。
祝愿族人:丁業(yè)興旺,福祉綿長,血脈永續(xù),鴻運昌盛!
譜成之日,懇告族人、各門支派,謹遵族規(guī)家訓,慎重禮儀家風,婚姻嫁娶、小兒命名也應因循有章,嚴格按照血緣輩份斟之。此次或有遺漏及其它謬誤者,恕吾等疏而不恭,諒后補錄和糾正。
族譜,族之重典。古人云:三世不修譜為不孝。期于今后每三十至五十年,吾族德高望重之長者及賢達,主持續(xù)譜之事,勿忘此囑也。
是以為序
第二十世孫帆東謹志
公元二零一七年(夏歷丁酉)三月
(中原沙穎河《支氏族譜》世系部分展示)
凡例
1,本次修譜,力求內容準確,文字簡潔,層次分明,眉目清楚,方便查閱。
2,除祖籍山西一世至八世先祖單列外,河南沙穎河兩岸族親依照來祖入豫的時間,分別按:商水支脈、西華、那陵支脈及沙穎河以遠支脈順序編排。
3,因不慎,“九五本”族譜將六世祖漏編,故新譜自汝深以下,分別降低一輩,即六世改七世、七世改八世…,依次類推,“字"不變。
4.世系圖表中,橫線以淺灰色虛線區(qū)分輩次;橫黑實線表示見弟姊妹關系:豎線以箭頭表示父子血脈相傳關系。
5,世系圖表中,凡劃"0"者,為名諱無傳。十五世以前字輩無考,屬字空缺。
6.新譜遵循男女平等,凡本族支氏血脈,不論男女,統(tǒng)一入譜。兄弟姊妹按“長、次、③..”大小順序排列。閨女下注明“女”,已出嫁者并注明“適某地”。
7.凡夫妻,男右女左并列。男無配偶或女方佚名者單列;離婚者,女方下注“離異”。男亡女嫁者,下注“改嫁”;男兩次以上婚姻者,女標明“配”“繼”。男無子嗣者,注明“無嗣”;繼子標“承嗣”。男到別人家過繼者為“出繼”;到女方做上門女婿者為“入贅”。收養(yǎng)他人子女作為子女者,下注“養(yǎng)子”或“養(yǎng)女”。
8.為方便查閱,除“總目錄”外,大村尚列分目,分目中均按近門家族依次排列。
9.沙穎河流域以遠支姓入譜,同為支姓同胞,親如手足,均一視同仁,熱情接納。
10.名賢簡錄,僅就建國前老干部和革命英烈,建國后行政科極(含副科)以上:科技文教界具高等教育文憑、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者;社會英模及對社會、族親鄉(xiāng)里有一定貢獻和較大影響者收之。
11.新譜而世以后,分送本地有關部門(如市縣檔案館、圖書館、文化館)收藏傳世。并贈山西支社村、南支村祖居地同姓族親收藏,以加強血脈感情聯(lián)絡,互通信息。
(中原沙穎河《支氏族譜》彩頁展示)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