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輯《中華蔣氏統(tǒng)譜》編纂凡例
一、吾蔣氏得姓三千余年,首輯《中華蔣氏統(tǒng)譜》,統(tǒng)者,由統(tǒng)及通,以至為總。
二、蔣氏得姓,源于蔣國。統(tǒng)譜專書伯齡公一脈源流,發(fā)祥所自。炎黃世系,世遠年凐,專屬國家斷代工程,無需贅述,姑且略之。
三、統(tǒng)譜時限,上至伯齡公之父周公姬旦,下至各地各譜所載始遷祖為止,余皆不錄。
四、民國前存世的各地老譜,屬于極為珍貴的史料,當為本屆統(tǒng)譜之首選。
五、各地存世老譜,應按成譜晚從成譜早、新修譜從世傳譜,世系斷代譜從脈絡清晰譜之原則,校閱甄別。
六、遷居與祖根,小宗與大宗,旁支與本支,口述與文字,文字與實物,亦應遵從后者之定。
七、統(tǒng)譜資料,當由各省、各地負責人統(tǒng)一匯集上報,統(tǒng)一審定之后輯錄。
八、本屆統(tǒng)譜,悉尊自愿入譜原則。凡不愿入譜者、登譜資料久催不到者,則為忍痛列缺,統(tǒng)譜書至其已知世系為止。
九、統(tǒng)譜擬用卷(篇)、章、節(jié)、目,四層次式組合,以期體現(xiàn)結構科學、層次分明、主次有別、橫成系列,一以貫之的風格。其源流悉遵祖制豎式版式,按相屬關系排列,47 世前之共祖首列一篇,48世后之九侯分枝,按序各列分篇。
十、本譜世系照歐式,以一圖九世為升降;世表照蘇式,以一代長幼為首尾,一如同堂,完整展示。
十一、外遷分枝,注明祖居地和遷徙地省市區(qū)縣詳細地址,并于何侯何枝之篇之后,另章表述,依次順延,以示一脈相通。若無查考,則書無考。
十二、世系不清、上祖難尋、確系蔣氏一脈者,則暫列待考篇。十三、待考篇資料,應由本支后裔,按照統(tǒng)一格式,詳列省市區(qū)地址、始遷祖之名諱字號、生卒葬配、生子情況,包括確有史料價值的小宗譜序,嗣后啟用字輩,以及地名變化和外遷名錄情況,俟后以供備考,便于對接。十四、外姓改蔣者,一律不得入譜,并列專章闡明原委,以防亂宗。如有“螟蛉”、“祝子”為嗣者,亦應在其父名下標注,以示有別。
十五、存世老譜中的譜序、題詞,印證蔣氏悠遠的修譜歷史,不可全部廢之。應優(yōu)先選擇大宗、名人之篇,附于首篇新序之后。
十六、姓源考、先世考,為全譜之引領,先賢已有研究之宏文,應予原文照錄,置于首卷專篇。
十七、先祖遺像、像贊,屬于勛業(yè)燦于當時、道德鳴于斯世的重要人物,是為后昆仰慕崇拜的先賢,應予完整照錄,置于專章。
十八、朝廷恩命誥敕,以示昭寵錫而表恩遇,俱照世次原文照錄,置于首篇專章。
十九、科舉錄,為先祖崇文士進之例證,應予專篇專章按序輯錄,以揚先烈也。
二十、先祖有載于國史、邑志、郡省志、統(tǒng)志者,當屬時代模范,先祖對歷史的貢獻和風范,皆可垂范后世,應于仕宦錄或傳記中書載,以表先德。
二十一、藝文乃先祖之珍貴手澤,以見蔣氏文脈故家,當以精選代表之作,忠于原文,如實輯錄。
二十二、族規(guī)、家訓,亦是傳世治家之規(guī)范,應予甄別輯錄傳與后世,作為修身治家之教材。
二十三、先祖墳塋、碑記、廟宇、祠堂,國史、方志有載者,經與詳考確認尚有存世者,配以詳細地名以及經緯度圖片,專章錄入;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控制單位的遺址遺跡,亦當單列,以彰先祖生活奮斗之足跡。
二十四、存世老譜,若有明顯疑誤的,或有與史不符的,則應參照旁系老譜或有關史籍,參互校訂,詳加考證。在輯錄時,并于疑誤處加以括號更正,或另文說明。
二十五、本屆統(tǒng)譜謹遵信史規(guī)范輯錄。有關古文,則以繁體改簡體加標點符號更之;有關干支年號,則按萬年歷換算成公元附載。統(tǒng)譜均按《方志編纂指南》要求,引用史籍或家譜標明出處。
二十六、本屆統(tǒng)修過程,出資出力者眾多,其襄助芳名及圖片,可列入大事記篇目,以期昭示后昆。
《中華蔣氏統(tǒng)譜》編纂委員會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