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樓重光 記錄先祖功德
(一)橋樓重光,惠及鄉(xiāng)里
鹽亭金孔橋樓村,是典型的胥姓族人集中居住的村落。這里山青水秀,地靈人杰,文達武顯,宗賢輩出。胥姓族人將此引為榮耀,傳為美談。
先祖用勤勞智慧曾在這里建有一遠近聞名的橋樓,故用橋樓為行政村名沿用至今。橋樓何時惜毀,只聽上輩傳說。
縣肢殘協(xié)會主席、云溪鎮(zhèn)鳳池街社區(qū)兩委老干部胥培明,就出生在這里。兒時就萌發(fā)了重建橋樓之宏愿,后又強忍失子巨痛,不負愛子“給家鄉(xiāng)留個紀念”的遺愿。于2015年3月,胥氏宗族在綿陽研究祭祖事宜,將此提案正式納入議事日程。隨即進入組建班子、策劃設計、踏勘橋位、制作圖紙,工程預算、資金籌措、發(fā)包工程、現(xiàn)場施工。
資金來源,大部份系胥姓族人熱心捐資。胥永興10萬元、胥太和10萬元、楊桂鵬6萬元、胥承康3.8萬元、胥培明3萬元、胥興榮2萬元、胥曉龍2萬元、胥錫全1萬元、胥奎1萬元、楊芝林6千元、胥小世5千元;1千元至2.8千元50人;1千元以下的29人。
該項工程主體已完成封頂,增加和附屬工程仍在進行中。胥培明是發(fā)起、設計、指揮總負責人,不負眾望,盡心竭力;胥興榮為橋撰聯(lián)銘記,寫詩作賦,文化墻以胥氏家訓為中心內(nèi)容,文辭用句,頗有講究。工程雖尚未完全竣工,但已名揚鄉(xiāng)里,譽滿宗親。可謂“前可見古人,后可見來者?!?/span>
(二)記錄先祖勤勞智慧
《鹽亭文史》2020年“鹽亭民俗專輯”征稿。社會生活民俗之社會組織民俗(家族、村落、社區(qū)、社團組織方面)。特約文史研究員胥利生,已將富驛鎮(zhèn)躍進村(胥家坡)聞名百里的胥氏民居;至今完好的十二代祖巨型墓碑、石橋;近年惜毀的“胥氏宗祠”,撰稿待選。
一個失去鄉(xiāng)規(guī)民約(家訓),失去賴以自豪的鄉(xiāng)愁,失去了老廟祠堂的族人是不幸的。記錄、傳承先祖的勤勞智慧,延續(xù)思想煙火,是每個胥姓后裔責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
胥姓,雖然人口不眾,但是血緣純正、來歷清晰的古老姓氏。近年來,有胥宗獻等一批胥姓學者,嘔心瀝血的探研;有胥思立等一批宗親奔走呼號;有胥發(fā)東等數(shù)位專家孜孜不倦的培訓輔導,把胥姓血緣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推到“世家會”高度,在百家姓中是少見的。我們將刻苦用心,同全國胥氏一道,以振興鄉(xiāng)邦為職志,顯宗耀祖為榮光。
2020年9月18日于嫘祖故里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