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航空港經(jīng)濟綜合實驗區(qū)《袁莊-王莊一張莊袁氏族譜》序
姓氏代表著血緣傳承的根源和次序,是家族一脈相承的最重要的文化符號、歷來被人們所重視。姓是怎么來的?祖籍在哪?祖上有什么名人?這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的事。人們常說:“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意即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鄉(xiāng)賢,把自己姓氏的歷史、名人軼事和當代各個領域的杰出人物記載下來,傳承下去,尊祖敬宗,弘揚祖德,讓后人學習古圣先賢的美德,也是后人追求和向往的情懷。古人云:“人必有家,有家必有譜?!彪S著尋根問祖熱的興起,許多人不遠萬里尋覓它,就是要從中拾起失落的回憶。
家譜或稱族譜、家乘、它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同宗同族的血緣家族,本族本世系的歷史典籍和先人肇遷繁衍脈絡,包括分支狀況,以及本族成員歷代勛業(yè)與與宗族風尚等內容,既是一個宗族全面而詳細的歷史檔案,同時又是一個維系宗族血緣關系的主要紐帶。家譜對歷史沿革、世系繁衍、居住遷徙、人口流動以及恩榮造敕、仕宦科名、家規(guī)家訓、祠堂祖塋、族田義產(chǎn)、史志碑銘等等,都要有詳盡的記載,均在修譜之例。
在古代家譜被視為重要的史料。大文學家司馬遷、班固、陳壽等,他們在其著作中均參考引用了不少譜牒。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曾寫道:“夫家有譜、州縣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如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三蘇、歐陽修、他們推崇家學與家訓,影響深遠。家譜是家族私藏的傳家寶。改革開放以后,人們對家譜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所以通過尋根問祖,家族的人們需要有本難忘的譜。常言道:
水有源,木有本,吃水不忘掘井人。
上有天,下有地,找找祖先在哪里。
人有來,人有去,苦甜歲月留印記。
知道今,明白往,不枉塵世走一趟。
三月三,拜軒轅,萬干海外游子來河南,就是來找找根,尋尋源。誰是祖,誰是先,哪里住,哪里遷,明明白白心才安。今天的日子好,日子甜,不能忘先人們的苦和難。先輩們,又缺吃,又缺穿,住的房子露著天,這些道理都懂得了,我們就是要感恩祖先。教子育女,同姓一家同祖先,團結友愛一條心,共性祖業(yè),讓好家風世世代代往下傳。
袁莊、王莊、張莊,人才多,智慧廣,有遠見,有能量,多年籌劃多年想,四面八方跑了多少趟,老也忙,少也忙,男也忙,女也忙,都是為了一件事,一定要把換譜修譜的事情辦妥當。今天在幾位熱心人士的倡導下和族人們的共同努力下,多年來的夙愿終于實現(xiàn)了。借此機會,衷心祝愿袁莊、王莊、張莊村的男女老少,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輕,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每個人活的快快樂樂,家家人丁興旺,戶戶四季平安,老人健康長壽,兒女聰明漂亮,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幸福生活萬萬年。
袁莊村和遷居到王莊、張莊村的族人,還有附近袁樓和田莊的袁氏人家,現(xiàn)已流傳了近二百年歷史的廿八個字的字譜:“志九殿山、寶世克家,樂善成堂庭,慶云重天生,朝陽居正位,昭然萬士明”,因為都知道這些字,所以輩分不亂?,F(xiàn)在七十多歲中的少數(shù)人,因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聽爺輩們從口頭流傳下來的這廿八個字譜,如今背誦起來還朗朗上口。但是追溯其淵源出處都不知道。經(jīng)過許多地方的走訪至今仍無所獲,殊以為憾。盼有心人士繼續(xù)留意,早日破解謎案。同時也希望袁氏宗親以修譜為契機,繼續(xù)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廣交朋友,齊心協(xié)力,為家鄉(xiāng)的建設與發(fā)展貢獻力量。
袁明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