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處于極端貧困時期,老百姓生活貧困,食不果腹。在這樣的處境中,我文氏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一家祖輩三代十口人饑寒交迫,相依為命,僅靠母親針織手工賺錢度日。起初父親跑鄉(xiāng)街做小生意有點収入補充家用,后來政治形勢突變,極左思潮泛濫,父親這個歷史上有功之人,竟成為“歷史反革命”,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天天挨批斗,日日受管治?!袄献佑⑿蹆汉脻h,老子反動兒混蛋”的“血統(tǒng)論 ”給子女們戴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鎖。一家老小在冷漠無情的現(xiàn)實生活中掙扎,可憐的母親日以繼夜靠幫人編織毛衣毛帽掙錢來養(yǎng)活全家。逆境中的母親就這樣直面艱辛,百折不撓,用她柔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擔,把教育撫養(yǎng)七個子女的責任勇敢地承擔起來。她一心要把我們培養(yǎng)成人,母親做到了!她用血汗和淚水點亮了兒女希望的明燈。
受父親株連,我們一家曾下放到淮安、馬廠、富恒等農村勞動改造,一家人扶老攜幼,幾經磨難,在苦難中煎熬,頻臨絕境,刻骨銘心。然而,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磨煉了我們的意志,弟兄姊妹都能知艱識苦,盡其所能替母分憂,姐弟幾個逢星期天和假期都上山砍柴,每天砍兩背柴,甚至有時放學后也要到對面虎頭山砍一背柴。平時或假期,只要有機會就去打工賺錢,哪怕每天幾毛錢。曾經去公路道班敲碎石,幫外貿站剝核桃,上山撿松香、砍水冬瓜樹皮 、摘橄欖、挖藥材(小紅參)賣。
那個年代,這樣的家庭,另類的族群,我們一家命運多舛,姐弟七人一直在困境中發(fā)奮讀書,個個成績突出,只因有個戴著 “歷史反革命”帽子的父親而“政審不合格”。當時政策規(guī)定:凡“地富反壞右”五類分子的子女升學讀書就業(yè),只有百分之一至三的比例。在絕境中的姐弟七人中大姐和大哥以優(yōu)異成績,按此規(guī)考上昆明師范學院和大理師范學校(因家庭困難才報考免費的師范院校),其余五個姐弟失去了繼續(xù)讀書的奢望,早早進入社會當工人,被招工到當時最艱苦,被人看不起的水電、橋梁建設單位做苦工。
那時家境雖貧寒,但一家人休戚與共分擔厄運,面對歧視,全家人抱成一團,風雨同舟,同甘共苦,最終迎來希望的黎明。通過奮發(fā)努力,各自圖強,都成家立業(yè),人人事業(yè)有成,兒孫個個有出息,可告慰先父母在天之靈!
辛酸歲月,永遠家愁。如今,我們處于一個大變革的年代,隨著社會的進步,當年那種“以階級斗爭為綱”“衣分三色,人分九等”的謬誤已成歷史。當今天國家處于歷史上最繁榮的階段,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缺衣少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每個人都恢復了自己應有的尊嚴,我們姐弟幾家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提高,父母分享不到這份遲來的幸福。這時候,我們愈發(fā)想念父母親,如果他們能活到今天該多好??!“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是十分痛心的事情。而同時,我們感到欣慰,因為我們做兒女的沒有辜負父母的教誨,已經把克己奉公、正直善良、勤勞節(jié)儉的美德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之中,并深深影響著子孫后代。
金蘭之交 艾年重逢
1958年8月12日下午19時許,一群不速之客來到我家。他們是時任云南省軍區(qū)副司令員朱家壁攜夫人王芳及警衛(wèi)秘書5人,在縣政府人員2人陪同下蒞臨寒舍。驚喜之余,父母親候迎昔日老友夫婦促膝談心,共敘幾十年風雨飄搖人生及各自家庭喜怒哀樂逸事。長談3個多小時后才依依惜別,離別時雙方留下子女子今后聯(lián)系信息。期望子女好好學習成才,經常往來,將來為國家作貢獻。
父親與朱家壁同為梁州大地,云滇同鄉(xiāng)學友。早年,他們一群熱血青年上昆明求學,接受愛國進步思想影響,毅然棄筆從戎,一起到云南軍官訓練所接受軍訓,后一起考上云南陸軍軍官學校,學習軍事專業(yè)。期間,朱家壁和一部分云南學子調配到武漢陸軍軍官學校(俗稱黃埔軍校第八期),1933年畢業(yè)后入滇軍。據父親講述,他倆軍校畢業(yè)后,分到滇軍同一個營,朱家壁任一連連長,父親任二連連長,同時帶兵打仗。同窗摯友,戰(zhàn)地結拜金蘭,后由于發(fā)生一次事件,徹底改變倆人各自的前途命運。
1938年2月,在一次軍訓中,有一個士兵仗其是富家弟子,有一定社會背景,消極怠漫違犯軍紀,連長朱家壁治軍嚴厲,對其進行體罰,這個士兵當場死亡。于是傳來上級要追究朱家壁的信息。本來就有心投奔革命的他與金蘭之交的父親密商,決計投奔革命根據地延安。當晚父親召集幾個心腹籌款讓他化裝改名,星夜掩護他逃離滇軍,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后來,黨中央派他回云南組織革命工作,因艱苦的革命環(huán)境,東征西戰(zhàn),各奔東西,他們不曾有機會謀面,這一別竟20多年。
新中國成立后,朱家壁一直打探父親的消息,當知道父親落籍漾濞的信息后,遇省軍區(qū)到大理地區(qū)視察民兵工作機會,他攜夫人王芳到漾濞視察,在漾濞大禮堂作民兵組織工作報告后,駕臨我家面見父親,發(fā)生開頭一幕。然而,想不到這次會面竟成了他們摯友間最后一別。同時,埋下了父親后半生蒙難的隱患。
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后,經歷十年動亂,云南許多老革命被打成“叛徒、特務、走資派”受批斗,上至省委書記、省長,下至基層普通干部群眾,許多人被迫害致死。這場劫難中,省委副書記趙建民和朱家壁等競被誣為國民黨特務,立為云南第一大案,波及全國。朱家壁被誣為“云南特務組組長”,編造了所謂執(zhí)行臺灣國民黨蔣介石反攻大陸特務組計劃。他被造反派沒天沒夜批斗,使其下肢殘廢,身心嚴重摧殘,還被關進監(jiān)獄,直至三中全會后才得到平反昭雪。受“云南特務組案”株連,父親在漾濞被作為重點審查批斗對象,接受造反派日以繼夜批斗,遭刑訊逼供。要他交待朱家壁到漾濞給他布置的所謂“云南特務組計劃”,交待反革命思想動機。他又一次身心受到極大摧殘至癱瘓,不久逝世。父親在世時,曾不止一次給我們講述與朱家壁的這樁往事。朱家壁逝世后,省政協(xié)曾發(fā)函與我征輯悼念朱家璧文章,但由于縣志工作繁忙,一直未應稿,實為憾事。
附:朱家壁(1910 ~1992)云南龍陵人。1929年,與一伙滇西熱血青年上昆求學,后投筆從戎入軍官訓練團訓練,1930年考入云南陸軍軍官學校,后分轉武漢陸軍學校(俗稱黃埔軍校第八期),1933年畢業(yè)到滇軍任連長。1938年入延安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他曾任中共云南省工委特支書記,云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司令員,中共滇桂黔邊區(qū)委員會執(zhí)委,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副司令員,為云南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后,朱家壁同志先后擔任昆明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云南省公安廳廳長、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參謀長和滇西衛(wèi)戌區(qū)參謀長、云南省軍區(qū)副司令員。1964年晉升為少將,被授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在穩(wěn)定邊疆、鞏固國防、民兵建設、搶險救災、部隊建設等工作作出了貢獻。1979年后,朱家壁同志先后擔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統(tǒng)戰(zhàn)部長、省政協(xié)主席等職、政協(xié)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等職。1992年10月27日因公差途中車禍身負重傷,經搶救不治逝世。
族人劫難懸案
鳳慶習謙梅子箐村為徐氏祖輩根基。歷代耕耘茶山,經營茶莊,傳至先祖徐衍一代時,他勤奮勞耕,苦心經營家業(yè),家財殷實。他英年早逝,文再春入贅接管家業(yè)至民國后期。再春過世后,習謙老家僅在四叔文興照和六叔文興祥,家業(yè)由四叔文興照管理。文興照很會做生意,懂得賺錢之道,目光長遠,有經商頭腦。他經常到東南亞泰國、緬甸、老撾等國做生意,用馬幫馱茶葉、石磺、川煙、藥材等貨物到東南亞各國銷售,又將東南亞洋紗、布匹、煤油、馬燈等用品及藥品等運回內地銷售。一時間,生意興隆,家業(yè)昌盛。解放前夕,他孤注一擲,組織馬幫馱運30馱茶葉貨物等運往泰國、緬甸經銷,其中川煙大洋等3馱。不幸途中遭匪搶劫,馬扶4人全部蒙難,他獨自一人脫逃后,渺無蹤跡音訊。傳說:他可能逃往泰國,在泰國定居;又說他逃往緬甸后遷居臺灣,眾說紛紜!至今一直未與老家通信息,生死未仆,為家族一懸案。
施救同鄉(xiāng)人
漾濞上街來龍巷趙學仁老人曾多次與人講授先父曾在廣南縣施救漾濞馬幫脫險的故事:
1948年末,趙學仁等5人攜馬幫出境做生意回國,十多匹馬滿載貨物途經廣南縣境城郊,被當?shù)孛駡F人貨扣押。這伙團丁以種種借口威嚇,要沒收馬幫所有馬匹和貨物,人員要交官查辦。一時間馬幫所有人員驚惶失措,趙學仁突然想到在廣南警察局任職的父親,于是與這伙民團團丁講:“我們路過該地,是來找同鄉(xiāng)親戚文督察的”。一番話,使這伙團丁有所顧忌了,于是派人與父親聯(lián)系過問其實。當父親聽到有家鄉(xiāng)人來被扣押后,火速到達事發(fā)地,確定是漾濞家鄉(xiāng)來的人,于是訓斥這伙團丁不應扣押自己的同鄉(xiāng)親屬,要他們立即放行后,并邀請鄉(xiāng)親5人進城款待,隨后送行。漾濞馬幫終于人財無損,平安返回漾濞。此事一直在漾濞傳為佳話。(附:趙學仁老人90年代初去世)
善緣佛門
文氏幾代人都信佛。其祖母、母親、姐弟們均敬佛。尤其是祖母、母親和二姐她們畢生悉心信佛誦經,抄經弘佛,晨昏學佛誦經不斷,感悟 :“佛”就是人的“智惠、覺悟”,抄《華嚴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惠德相,大智大覺的對象,就是無窮無盡時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萬事萬物,大到虛空法界”,相信“佛法無邊”。以樸素的理念認信:人間善惡,都有因果,世間萬物,皆為環(huán)環(huán)相扣,你所付出的最后都會回到你身上;學佛可改變人的命運,能消苦,凈化心靈,種下善果。一心念佛,好運自然來,知因果修行,佛德到位即可成佛。放下隨緣,大徹大悟,道出人生真諦:不生無用之氣,不炫無妄之富,不爭無謂之理,不貪虛妄之念,知足常樂,少于安康,活出人生精彩。這就成了文氏祖先直面人生的精神支柱。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囊括了許多古代先哲們?yōu)槿颂幨赖闹腔酆偷浞?,培養(yǎng)良好習性,懂得灑掃應對進退之禮、孝親尊師之道,知善惡、辨美丑。通過先輩佛覺“孝”文化的潛移默化及佛陀的啟迪,文氏子孫相信佛法,尊行孝道,做到孝敬,行善積德、服務眾生。凡佛寺修繕,都熱心參與,盡力而為。多有子孫凡經佛門圣地,都要進貢朝拜,敬獻燭香功德,曾到雞足山、石寶山等一些名山圣寺捐款銘碑,
母親念佛,家庭中就有一個有福報功德的人,家庭中擁有的一切就是福報。家人就受他的庇蔭,無形中也會改變家人。因此,佛德使文氏子孫發(fā)達,每個家庭得到佛庇佑,母親念佛積累的福報,讓整個文氏家族都受到佛光的照耀,后代子孫有了佛光的照耀,身體健康,逢兇化吉,聰明伶俐,茁壯成長,成為人中龍鳳。
普光獻爐
受佛法之教化,文氏子孫接受了感恩圖報思想,以樸素認知領會佛陀對眾生至善圓滿的教義,崇信佛法,力求做到待人依六和,處世修六度,遵普賢愿,歸心凈土,熱心佛事,隨心功德。2008年(佛歷二五五二年),文朝鈞一家由二兒文育林出資壹萬六千八百元,到廣東深圳工廠鑄造了一口銅香爐,敬獻給漾濞普光寺(離縣城南5公里的普映山腳,云臺山林業(yè)局駐址內)。同年,又為漾濞飛鳳山老君殿捐款三千多元,修建財神殿、孔子殿。凡此種種,體現(xiàn)了文氏子孫的佛愿。今普光寺閣內銅爐鼎立,香煙繚繞,木魚聲聲;飛鳳山孔子廟人潮如海,香火鼎盛,昭顯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