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家譜網(wǎng) 高姓宗親網(wǎng) 高姓家譜族譜簡介 高姓簡介
高姓最早出現(xiàn)在上古黃帝時期,中國最早系統(tǒng)記載姓氏來源的典籍《世本》載“黃帝臣高元作宮室?!薄吨駮o(jì)年》說黃帝“居有熊”。有熊,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縣。春秋時期,齊太公呂尚(姜子牙)的六世孫齊文公呂赤有個后代即以先人封邑為姓,姓高 [1] 。高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源流眾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三十位,人口約一千四百七十六萬九千余,占中國人口總數(shù)的0.92%左右,多以漁陽、遼東、廣陵、河南為郡望。高氏主流發(fā)源于今河南省境內(nèi),但在春秋以后,卻以齊魯之地分布居多。
姓氏淵源編輯源于姜姓 [2-3]
1、出自西周時期的齊文公呂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則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緣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為高一。因炎帝神農(nóng)氏生于姜水,以姜為姓。炎帝17世孫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呂侯,子孫因此亦以呂為氏。呂侯伯夷第37代孫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呂尚、呂望,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立周,受封于齊國。齊國傳至太公8世孫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稱公子高。依照周朝貴族禮儀,其孫傒取祖名為氏,為高傒 [4] 。高傒在齊國為上卿時,迎立公子小白為君,就是齊桓公。高傒成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孫高止在齊國遭到公孫灶、公孫躉排擠,出齊奔燕。高止9世孫高量為宋國司徒,高量10世孫高洪為東漢渤??な亍8吆榈囊恢Ш笠岣唠[、高瞻叔侄創(chuàng)立了漁陽高氏、遼東高氏, 另一支后裔高悝創(chuàng)立了廣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創(chuàng)立了京兆高氏。姜姓高氏族人大多尊奉高傒為得姓始祖,亦有尊奉高渠彌(姜渠彌)、高克為得姓始祖者。2、出自春秋時期齊惠公之子公子祁,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以王父字為氏。齊惠公元是齊桓公小白與姬妾少衛(wèi)姬所生的兒子,當(dāng)了10年齊國國君。齊惠公的兒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為姓,為山東高氏 [5] 。
源于鮮卑族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熙元493~496年)大力實行政治改革,推行文化上漢化政策,在這個過程中,改北方胡人多音節(jié)復(fù)姓為漢字單姓,鮮卑族拓拔部寔婁氏部落改為高氏,后融合于漢族,是為河南高氏之一 [6]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城西有單高樓村和雙高樓村,猜測為鮮卑族樓氏一脈,并在單高樓村存有高氏祠堂。
在南北朝時期的東魏政權(quán)末期,鮮卑族人元景安因在邙山之役中力戰(zhàn)有功,被東魏大丞相高歡賜爵西華縣都鄉(xiāng)男,在其子高洋于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八年(公元550年)廢黜東魏孝靜帝,建立北齊政權(quán)后,于同年即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公元550年)賜他貴族姓氏為高氏。另外,鮮卑族人元文遙在北齊時期也先后得到國王高洋、高演的重用,因迎立國王高湛繼位有功,北齊天統(tǒng)二年(公元566年)后主高緯下詔特賜他姓高。他們的后代就以高為姓氏,亦為河南高氏之一。
十六國時,后燕國王鮮卑族人慕容云改稱為高陽氏后裔,遂改姓高,稱高云,其后裔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多有改復(fù)姓慕容氏為單姓高氏者,后文化上漢化,是為河北高氏的主流。其后裔有改復(fù)姓為單姓,稱高氏。 南北朝時,先后有鮮卑族元氏和徐氏改姓為高氏。北齊文宣帝姓高名祥,當(dāng)時有元景安、元文遙本鮮卑族,改漢字姓元,因有功于北齊,高洋賜他們“高”姓;又北齊時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與高歡交厚,遂改為高氏 [7] 。當(dāng)高氏建立北齊政權(quán)后,其姓氏就貴為北齊政權(quán)的國姓,于是北齊皇帝便賜他姓為高氏以示恩寵之舉,徐子遠(yuǎn)從此改姓為高氏,其后代后來在今河南杞縣一帶發(fā)展起來,成為當(dāng)?shù)氐耐?,是為河南高氏之一。唐朝宦官高力士,是馮盎的曾孫,本姓馮,后被高延福收養(yǎng),所以改高氏。以“高”字開頭的兩個字的復(fù)姓,后有改單姓“高”為氏。譬如:高車氏、高堂氏、高陽氏、高陵氏等。當(dāng)高氏建立北齊政權(quán)后,高姓就貴為北齊的國姓,于是北齊皇帝便賜他姓為高姓以示恩寵之舉。
源于滿族
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清朝光緒年間到民國初年,滿族姓氏出現(xiàn)了大量改用漢姓的變化,有的以滿姓字頭音譯為漢姓,高佳氏就改為高氏。
滿族多啰氏,亦稱刁落氏、啁嚕嚕氏,滿語為Dolo Hala,漢義“內(nèi)”,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東海(今俄羅斯濱海地區(qū)),后多冠漢姓為高氏、趙氏等。
滿族高佳氏,滿語為Gao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蓋州(今遼寧蓋州)等地。后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高氏。
滿族高爾吉氏,亦稱格爾齊氏,滿語為Gerci Hala,世居尼馬察(今黑龍江穆棱興凱湖彼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一帶),后多冠漢姓為高氏。
滿族薩克達(dá)氏,原為巴雅拉氏,后以地為氏,滿語為Sakda Hala,漢義“悠久、蒼老”,世居薩克達(dá)(今遼寧撫順峽河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字姓為多為高氏、蒼氏、倉氏、麻氏、駱氏、李氏、祖氏、海氏、薩氏、里氏、陳氏、羅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禮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滿族郭啰啰氏,亦稱郭爾羅氏、郭絡(luò)羅氏、郭博羅氏,滿語為Gorolo Hala,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高氏、郭氏、國氏等。
滿族郭爾佳氏,亦稱郭羅佳氏、固爾佳氏,滿語為Gorgiya Hala,世居安巴德普特布占臺等地,后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高氏、郭氏、顧氏等。 [8]
源于羽真氏
出自漢、唐時期遼、朝鮮半島高句驪國,屬于以國名為氏 [9] 。羽真氏族部落原為中國東北渾江流域的一個古老部族,是古燕國扶余氏族的一個分支,本姓扶余氏,西漢朝時屬玄菟郡管轄。西漢元帝劉奭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漢王朝積弱沒落,其羽真氏族部落首領(lǐng)高朱蒙(高鄒牟)乘機(jī)在紇升骨城(今遼寧桓仁)定都稱王,建立了高句驪國,朱蒙自稱是高陽氏之苗裔,所以改為單姓高氏。高氏一族在高句驪國的統(tǒng)治維持了六百多年的時間,這一歷史時期,有漢史稱其為“夫余族”。西漢平帝劉衎元始三年(高句麗瑠璃明王高類利二十三年,公元3年),高句麗瑠璃明王遷都城至國內(nèi)城(今吉林集安)。西秦建弘八年(高句麗長壽王高巨鏈?zhǔn)哪?,公?27年),高句麗長壽王又將都城遷至王險城(今朝鮮平壤)。由于高句驪的國王世為高氏,所以在古代遼東半島、朝鮮半島高句驪國存在期間,高氏家族一直有著較高的政治地位。北周時期,曾被封王為巨野縣侯的大將軍高琳,其祖先高句驪人,在其五世祖高宗時期歸附北魏王朝,世代相傳至今。高麗羽真氏,后有改高氏的。到了唐高宗李治總章元年(高句麗寶臧王高寶藏二十六年,公元668年),高句驪國被唐朝軍大總管徐世勣(李勣)和安東都護(hù)薛仁貴聯(lián)軍所滅,唐軍生擒高句麗王及其權(quán)相,屠數(shù)萬,收戶口六十九萬戶,之后唐王朝在王險城設(shè)立安東都護(hù)府。其后,有相當(dāng)多的一部分高氏族人遷居中原內(nèi)地,世代沿稱高氏相傳。 [10]
源于冒姓
出自唐朝中葉大時期宦官高力士(本名馮元一),屬于冒姓為氏。由于高力士是個太監(jiān),無子嗣,因此曾收養(yǎng)了一大批巴結(jié)他的官宦貴族之子為養(yǎng)子,皆私賜其姓氏為高氏,世代相傳。
源于官位
出自漢朝時期官吏高廟令,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在高廟令的后裔子孫中,到三國時期天下大亂之際,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高令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高氏、廟氏,世代相傳。
出自晉朝時期官吏高力督,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在高力督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高力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高氏、力氏、督氏,世代相傳。
其他源流說
漢朝的匈奴句(音勾)王宜冠侯高不識后裔;金時女真人紇石烈氏、納蘭氏改高姓;清朝滿洲八旗高佳氏、赫舍里氏、佟佳氏、郭洛羅氏等氏族很多命姓高。回族中則有西域穆斯林入關(guān)后改姓高,如元代學(xué)者西亞人高亨及子高克恭,其先世為西域回回,隨蒙古征服者入關(guān),落籍山西,以高為姓。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逐漸同化為北方的高姓。在南方,則有其他少數(shù)民族,如白族、哈尼族、京族、黎族、苗族、仡佬族、錫伯族、回 族、東鄉(xiāng)族、裕固族、門巴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的高姓。這些民族的高姓,或是其先祖由漢文化漢化而來,或是按少數(shù)民族譯音確定,或是接受官方賜姓而得。再有一種或因需依附大族權(quán)貴等政治原因而改。比如:魏時鮮卑族有樓氏改高氏,高麗羽真氏改高氏,南北朝鮮卑族元氏、徐氏改高氏等。北齊皇帝高洋,則給當(dāng)時鮮卑族的元景安、元文遙等功臣,賜予了“高”姓。再就是“高”字開頭的復(fù)姓如高車氏、高堂氏、高陽氏、高陵氏等,改為單姓“高”,則是歷史使然。此外,還有民間過繼外姓子女為嗣而改高的,也較普遍。
1、高氏族譜: [岳陽]
題名高氏族譜: [岳陽]
作者高國俊等主修
版本民國26年(1937),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 岳陽
堂號渤海堂
先祖/名人始遷祖:[宋]高善濂
摘要始遷祖善濂,兩宋之際自湘陰遷岳陽黃道山西麓。卷首序、例言、規(guī)條、遷徙圖、服制圖,卷一、八世系圖。有張之洞所撰譜序。
索取號222
2、高氏八修族譜: 六卷,首一卷:[湖南]
題名高氏八修族譜: 六卷,首一卷:[湖南]
作者高氏合族纂修
版本民國三十五年(1946),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
先祖/名人始遷祖:高六郎
摘要始遷祖六郎公,名紳,永豐經(jīng)士,明洪武年間由江西吉安府永豐縣遷湖南,后人散居于桃源、沅江、南縣、安化等地。首卷譜序、家規(guī)、服制、祠產(chǎn)官理公約、傳記、敘、始祖發(fā)源源流總圖。卷一至卷六世系圖表。
索取號962575-582
3、高氏西門支譜: 二卷:[無錫]
題名高氏西門支譜: 二卷:[無錫]
作者高昌祚,高致清纂修
版本民國15年(1926), 木活字本
居地江蘇, 無錫
先祖/名人始遷祖:[清]高愈宗
摘要始遷祖愈宗,明末清初自江陰遷無錫西門。卷上義莊條規(guī)、藩憲給帖、像贊、傳略,卷下系圖、世表。
索取號927013-14
4、高氏家乘: 不分卷:[崇明]
題名高氏家乘: 不分卷:[崇明]
作者[作者不詳]
版本清, 刻本
居地上海, 崇明
摘要譜存世系圖。
索取號7682高姓家譜網(wǎng) 高姓宗親網(wǎng) 高姓家譜族譜簡介 高姓簡介
5、濉川藍(lán)田高氏族譜: 不分卷:[建寧]
題名濉川藍(lán)田高氏族譜: 不分卷:[建寧]
作者(清)高永嵋纂修
版本清乾隆29年(1764), 木活字本
居地福建, 建寧
先祖/名人始祖:[明]高文昂; 始遷祖:[明]高廣銘
摘要始祖文昂,四傳至廣銘,明季遷古溪(又稱濉川)陳樓藍(lán)田,即閩建寧縣西鄉(xiāng),藍(lán)田始遷祖。譜存序、墳山圖、歷朝進(jìn)士、敕誥、恩典、墓銘、像贊、世系、祀產(chǎn)、譜跋等。
索取號232
6、高氏源流: 二編:[廣東豐順、揭西]
題名高氏源流: 二編:[廣東豐順、揭西]
作者高路加、高少明著
版本1996, 電腦排印本
居地廣東, 豐順, 揭西
先祖/名人始遷祖:[明]高正
摘要本書上編是高姓源流的概述,有渤海高氏史略,江蘇、浙江、閩粵、臺灣高姓述略、粵東高氏源流。下編是揭西、豐順客家高氏各支源流的考述,有揭西潘坑高氏先世考述、春秋齊國高徯至第七十二世孫伯七郎等。世系、福建上杭十郎公世系圖、揭西豐順念三郎公世系圖、各支世代與新輩序?qū)φ毡?。揭西、豐順客家高氏始遷祖正(一作政,號道升),原籍福建上杭勝運里曹田村,明洪武十三年任潮州府同知,任滿后移居豐順縣埠頭鄉(xiāng)后輋村。
索取號XP1641高姓家譜網(wǎng) 高姓宗親網(wǎng) 高姓家譜族譜簡介 高姓簡介
7、澄江高氏宗譜: 十四卷,首一卷:[江陰]
題名澄江高氏宗譜: 十四卷,首一卷:[江陰]
作者高學(xué)誠主修
版本民國7年(1918), 木活字本
居地江蘇, 江陰
堂號敦睦堂
先祖/名人始祖:[宋]高徹; 始遷祖:高富四
摘要始祖徹,南宋初自合肥出官晉陵令,解組後,遂卜居茲地。八傳至行名富四者,始居江陰東門,為澄江始遷之祖。卷首譜例、譜訓(xùn)、格言、閨訓(xùn)、總系,卷二、三世系,卷四至十二列傳,馀卷載傳、紀(jì)略、墓志、墓圖、義田、祠田、藝文。有邵寶撰高攀龍墓志、李夢陽詩二首。
索取號922151-64
8、越州山陰高氏家譜: 三十六卷,首卷
題名越州山陰高氏家譜: 三十六卷,首卷
作者(清)高景福等纂修
版本清嘉慶13年(1808),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紹興, 山陰
堂號賜書堂
先祖/名人始祖:[宋]高瓊; 先祖:高世英; 先祖:高世定; 先祖:高世則; 先祖:高百一; 先祖:高千一; 始遷祖:[宋]高廣元
摘要該族出北宋名臣高瓊後。建炎南渡,裔孫世英開基海寧、錢塘;世定為臨安祖;世則二子,百一居溫州,千一居山陰,以成五支。始遷祖廣元,號梅峰,南宋時隨父祖自溫州遷來山陰前梅里。後瓜瓞繁衍,綜計分派十五:前梅里、杭州、夏履橋、九眼橋、錢清鎮(zhèn)、陳家誖、上方橋、大塘坂、陡?鎮(zhèn)、江南村、瓜瀝、厚高、後梅村、暨陽東安、高家塢。存卷載譜序、著姓說、凡例、綸音。內(nèi)有豐稷、朱勝非、謝中甫、王佐、丁大全、高世則所作譜序。以時人講時事,故所言頗可徵信。
索取號207/A
9、維揚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譜十二卷
題 名:維揚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譜十二卷卷 數(shù):十二卷修撰者:(清)高元鈞等
版本年: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版 本:活字本
譜籍地:江蘇揚州堂 號:
始 祖:
始遷祖:
10、金淵高氏家乘: 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溧陽]
題名金淵高氏家乘: 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溧陽]
作者高維崧,高卓然纂修
版本民國3年(1914), 木活字本
居地江蘇, 溧陽
堂號德遠(yuǎn)堂
先祖/名人始遷祖:[唐]高渠; 先祖:高普濟(jì); 先祖:高普成; 先祖:高元爵; 先祖:高元祿; 先祖:高邦彥; 先祖:高邦弼; 先祖:高邦范; 先祖:高元善; 先祖:高元榮; 先祖:高元貴; 本支祖:高邦俊; 先祖:高邦盓; 本支祖:高邦祿; 本支祖:高邦仁; 先祖:高邦寧; 先祖:高邦治; 本支祖:高邦守; 先祖:高邦藎; 先祖:高邦本
摘要始遷祖渠號必清,唐會昌元年自金陵遷溧陽城北石塘里。渠八世孫曰普濟(jì)、普成。普濟(jì)二子:元爵、元祿。元爵子邦彥、邦弼,元祿子邦范,皆遷湖頭。普成三子:元善、元榮、元貴。元善子邦俊、邦盓,元榮子邦祿、邦仁、邦寧,元貴子邦治、邦守、邦藎、邦本,共十二支。邦祿、邦仁、邦俊、邦守仍居石塘故里,其他各支則擇地外徙,各成村落。卷首譜序、祠堂詩四首、家訓(xùn)、家規(guī)、宗學(xué)課規(guī)、誥敕十五道、宗典等,卷一至九、卷十二至二十八世表,卷三十三至三十四祠記、墳記、傳、行略、壽序、墓志等,卷末村落紀(jì)、耆壽紀(jì)、紳士紀(jì)、節(jié)烈紀(jì)、墳塋紀(jì)、殉難義烈紀(jì)、藝村志。
索取號210
11、靖江高氏重修宗譜八卷
題 名:靖江高氏重修宗譜八卷卷 數(shù):八卷修撰者:(清)高仙階等
版本年: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版 本:活字本
譜籍地:江蘇靖江堂 號:雙印堂
始 祖:
始遷祖:
12、高氏大統(tǒng)宗譜: 五十五卷,首二卷:[武進(jìn)]
題名高氏大統(tǒng)宗譜: 五十五卷,首二卷:[武進(jìn)]
作者高鼎業(yè)纂修
版本民國15年(1926), 鉛印本
居地江蘇, 武進(jìn)
堂號思仁堂
先祖/名人始遷祖:[宋]高徹
摘要始遷祖徹,先世合肥縣西儀村楊柳巷人,南宋初為晉陵令,解組後卜居城東十里之高墅。後裔散處各地,分遷江陰、無錫之間者尤多。卷首序、像贊、祠圖、墓圖、義莊規(guī)條等,卷一列傳、行述、祖訓(xùn)、家訓(xùn)、貞節(jié)錄等,馀卷載世系圖、世表。有高攀龍傳。
索取號902393-452高姓家譜網(wǎng) 高姓宗親網(wǎng) 高姓家譜族譜簡介 高姓簡介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jī)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