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
??《積慶堂周氏宗譜》編纂始于公元2018年4月,定稿于2019年1月3日。為編纂好本譜,經(jīng)族人商議成立了以前輩周祖明為主任委員的編纂工作委員會。本次宗譜編纂既效仿先賢作譜之法,又與時俱進,有所創(chuàng)新,使之彰顯時代特色。
??本堂始立于1863年,距今155年。建堂后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國正處于風云激蕩,戰(zhàn)火連綿,時代變革的非常時期,故先人未曾編纂宗譜。1996年,前輩周祖林、堂兄周叢生、周長生及已故堂兄周祥生等發(fā)起編纂《積慶堂周氏宗譜》。他們幾經(jīng)辛勞收集整理宗譜資料,雖未刊印但為本次編纂提供了難得的原始資料。編纂中,編委會先后召開六次編委會,對編纂中的諸多問題予以討論和商定。在第一次編委會上,確定了本譜編纂原則,通過了編纂提綱。第三至第六次編委會,均邀請各支族人代表列席參加。在第三次編委擴大會上,對經(jīng)過考證初編的世系圖譜進行了甄別和補充。修改后與會人員均在意見表上簽了名以示負責。在第五次編委會上,編委會認真審議了該宗譜初定稿,決定將“世系圖”和“戶主登記表”清樣印發(fā)至各戶,進行核對,并簽字認可。在2018年12月18日召開的本堂家譜會上,80余位家族代表對世系圖進行了認真審核,予以進一步確定。編纂期間,編委會成員先后多次前往江蘇省六合區(qū)冶山鎮(zhèn)東王社區(qū)、盱眙縣黃花塘鎮(zhèn)泥沛村以及本市各地周氏族人居住地采集信息,填寫表格,對世系進行深入考證。擔任編委主任的前輩周祖明,年逾七旬,居住市區(qū),為編好宗譜數(shù)十次不辭勞苦,騎電動車前往楊村、永豐等地采集信息資料,令人欽佩。堂兄周叢生、周長生曾于二十二年前發(fā)起宗譜的編纂工作,并為此付出了心血。在這次編纂中,他們雖年事已高,但不辭辛勞參與世系考證,指導族人戶主填寫登記表格。學榮老弟身為企業(yè)法人,為編纂好宗譜經(jīng)常放下手頭工作,親自駕車,與編委會成員一道南下北上,樂此不彼。值得一提的是,身為民營企業(yè)主的本堂族人周海生、周俊生、周金林、周桂林、周春林、周先龍慷慨捐資,為編纂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各支代表以認真負責的精神,協(xié)助編委會成員登門入戶采集信息,指導或幫助族人填寫戶主登記表格,為順利編纂好本譜作出了積極貢獻。
??本堂“連”字輩以上已故先人的相關信息,因無文字記載,只能依靠健在后人的回憶和周祖益等家存理支的記載進行編纂,故唯恐有誤。值得一提的是清同治十八年天長縣令江景桂編纂的《天長縣志》和天長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出版的《天長縣志》、《天長市志》為我們提供了關于周湘江、周祿、周正銘、周正慶、周楣聲等寶貴的歷史資料。特別是清同治十八年的《天長縣志》“武功門”一章關于周祿的記載,為積慶堂的誕生等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此次編纂?yún)⒄债斀衿渌迦说淖谧V編修之法,設有當今族人戶主登記表,共收錄有259份,從而為后人留下當今族人相關信息資料。本譜不分男女,凡對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做出一定貢獻者均一人一傳或作個人簡介,以彰顯祖宗培育之恩德、激勵后人、立德修身、奮發(fā)有為。相信歷史上,本堂有不少賢達開明者對社會貢獻突出,受人敬仰,但苦于無文字記載或記憶模糊不清,而未能列傳,實屬遺憾。
??本堂族人凡自愿入譜者均列入譜中。相信本堂絕大多數(shù)族人已入譜在記,也有少數(shù)族人因無法聯(lián)系而未能入譜。六合東王周鴻熙、周鴻烈,周鴻鈞一支于辛亥革命和新中國誕生前夕移居北京,由于種種原因,故未能填寫當今族人戶主登記之表,其世系圖也需后人進行續(xù)補完善。解放初期曾任江蘇省儀征縣縣長的周元林一門因其子孫均生活在江蘇省江陰市,經(jīng)多方聯(lián)系無果,故未能入譜。生活在沂湖東部的三世祖周匯東后裔部分族人,在社會動蕩和政治運動中,曾與其他族人產(chǎn)生過一些矛盾,且一時難以彌合,便從“生”字輩開始,編纂本支家譜。盡管如此,周匯東一支周先進、周先明等晚輩仍以大局為重,為本次編纂提供了相關世系圖譜。在本譜編纂中,周匯東一支雖有世系圖譜,但大多數(shù)族人則沒有當今戶主登記表。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子孫后代有智慧有能力彌合嫌隙,使之重歸于好,以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
??本譜彩頁中刊印了部分戶主免冠近照和部分全家福照片,因多數(shù)戶主沒有提供照片,故未能刊印。
??《積慶堂周氏宗譜》編纂得到了市檔案局、天平廣告公司、天長地久傳媒公司和河南中華家譜研究會的大力支持,值此一并致謝!
六世孫周玉生敬記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